精练12 联系实际、明确思路,解决基因的传递规律问题.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练12 联系实际、明确思路,解决基因的传递规律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人类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R型菌都能转化为S型菌B.噬菌体吸收和利用培养基中含有35S的氨基酸从而被标记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相同而实验技术不同2.下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过程,图丙为其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B.图丙中b链可能是构成核糖体的成分C.图丙是图甲的部分片段放大D.图乙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3.下图为苯丙氨酸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苯丙酮尿症是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所致。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失活,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组织细胞中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蓄积,表现出智力低下、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一个基因可能会影响多个性状表现B.生物的一个性状只受一个基因的控制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D.在婴幼儿时期限制对苯丙氨酸的摄入可缓解患者的病症4.下图是同种生物的四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图中所代表的个体两两杂交得到的子代有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是( ) A.图①、图④B.图③、图④C.图②、图③D.图①、图②5.如图为某高等动物个体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和甲→丙的分裂过程可同时出现在同一器官中B.乙细胞和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DNA含量也相同C.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BC和abC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6.杜氏肌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的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的肌肉逐渐失去功能,一般在20岁之前死亡。已知一位表现型正常的女士,其哥哥患有此病,父母、丈夫均正常,那么她第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A.0 B.12.5% C.25% D.50%7.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以下是相关的两组杂交实验。杂交实验一: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杂交实验二:乔化蟠桃(丙)×乔化蟠桃(丁)→F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亲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8.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病致病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B.Ⅲ-3与Ⅱ-1、Ⅱ-2、Ⅲ-1、Ⅲ-4均为直系血亲C.该家族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于Ⅰ-1和Ⅰ-2D.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同时患两病的概率是1/24二、非选择题(共52分)9.(16分)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简称RP)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图中①和②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请据图回答:(1)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大肠杆菌细胞中RNA的功能有 (从a~d中选)。?a.作为遗传物质b.传递遗传信息c.转运氨基酸d.构成核糖体(3)细胞中缺乏rRNA时,RP1与RBS结合,干扰了 ,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当细胞中rRNA浓度高时,RP1与 结合,mRNA可以正常翻译,通过这种调节机制,可以避免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4)大豆中的“染料木黄酮”是一种抗癌药物的成分,该物质能抑制rRNA的形成,导致细胞中 (填细胞器)数目减少, 速率减慢,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10.(20分)普通有毛黄瓜茎叶表面生有短刚毛,果实表面有的有瘤,有的无瘤,但均有刺;无毛突变体黄瓜的茎叶表面光滑,果实表面无瘤无刺。研究者对无毛突变体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黄瓜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如下图。 P 纯合普通黄瓜有毛、无瘤、有刺 × 无毛突变体黄瓜无毛、无瘤、无刺 F1 有毛、有瘤、有刺 F2 有毛、有瘤、有刺 有毛、无瘤、有刺 无毛、无瘤、无刺 90株 27株 40株(1)已知黄瓜有毛与无毛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实验结果分析,控制有毛性状的基因为 基因,据此判断F1与无毛亲本杂交,后代中有毛、无毛的性状比为 。?(2)研究发现,茎叶有毛黄瓜的果实表面均有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