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驰名商标反淡化研究.pdf

发布:2017-09-13约4.48万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 要 商标淡化的概念可表述为减少、削弱驰名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 玷污其商誉的行为。 驰名商标因其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和广告效应而成为淡化的目标,从而引 起显著性、识别性及商誉的减损甚至丧失,给商标权人以及社会经济带来较为 严重的危害。本文通过对商标淡化行为的理论梳理与国内外立法的比较,指出 我国在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上的不足与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驰名商标淡化溯源、驰名商标淡化的法理分析、 国际条约和有关国家的立法情况阐述、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本文的第二部分是驰名商标淡化理论溯源,笔者从驰名商标的基本理论入 手,通过对驰名商标的基本内涵、认定标准和认定方式的介绍,回溯了驰名商 标淡化的历史发展。本文认为,在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关上,应当采用行政机关 与法院相结合的形式。在认定方式上,应采用被动保护、个案认定的方式。在 此基础上,笔者对驰名商标淡化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希望找到适用淡化理 论对驰名商标进行保护的理论依据。 本文的第三部分是商标淡化理论概述,主要分析了商标淡化的构成要件、 商标淡化的性质、分类和具体实践表现。在商标淡化行为的构成要件上,有以 下几个要素:商标淡化人实施了淡化行为,淡化行为的违法性,淡化行为造成 或可能造成损害后果,淡化行为人的主观要件。在淡化行为的主观要件上,本 文认为驰名商标淡化行为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构成要件。商标淡化行为的 性质有以下几方面:它不仅是一种侵害商标权人利益的行为,在市场竞争状态 下更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它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损害社会公众的利 益。此外,笔者归纳了驰名商标淡化的分类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本文的第四部分是国际条约和有关国家的立法情况阐述。为了更好的研究 驰名商标淡化理论,笔者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际公约以及世界各国关于驰 名商标反淡化的立法与实践模式进行了梳理与总结,这些国际公约、外国立法 2 对于我国的立法完善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文的第五部分是我国关于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在现行法 律体系的缺陷上,笔者认为主要是缺乏统一有序的反淡化保护规定。并对我国 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体系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提出要建立以《商 标法》保护为主体,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辅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体系, 并且不断充实反淡化保护的具体内容。其次,认为应当加强企业的反淡化自救 来更好的进行商标的反淡化保护,以期待对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改进有所 裨益。 关键词:驰名商标;淡化理论;立法构建 3 Abstract The conception of trademark dilution to be that: The act of reducing and blurring identification and distinctiveness of well-known trademark with the result of impairing or tarnishing the reputation of business. Because of great commercial value and advertising effect it holds, well-known trademark has become the target of dilution. The well-known trademark dilution behavior will cause the reducing, or even losing of identificati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