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城市群生态位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 要
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是全球化分工、
合作以及 竞争 的基本 单位。 发展 城市群 已成为 国家或区 域应 对全球 化竞争 、走
城镇化高效 集 约发展 道路的 重要 举措。 成都平 原城市群 是四 川省 “ 十一五 ”期
间重点发 展的 城市群 。成都 平原 城市群 的健康 发展不仅 对 四 川及 西 部其它 地区
的 经济社 会发 展有重 要意义 ,而且对整 个长江 中下游城 市化 地区的 生存和 发展
有 一定的影响。
本文立 足于成 都平 原城市 群的 现状, 基于 生态 位的相 关理论 ,试 图从一个
新的视角 对成 都平原 城市群 进行 研究, 以保障 城市群持 续快 速有序 的发展 , 同
时 也为我 国其 它城市 群 的同 类研 究 提供 参考 。 本文 在对 成都 平原 城 市群的 优势
(Strength ) 、 劣势 (Weakness ) 、 机遇 (Opportunity ) 与威胁 (Threat )4 个方面
进行 SWOT 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并 采用生态位态势理论模型
对 城市群 7 个城市的经济、社会、自然及综合 生态位 进行评价 ,以此为依据分
析 各城市 在城 市群 的 经济、 社会 以及自然 系统 中 的相对 地位 ,最后 结合城 市群
内各城市 的经济_社会_资 源环境 系统的 协调 状 况,提出 成都 平原 城 市群 发 展的
对策。全文共有 6 章组成。
第 1 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对国内外生态位 、 城市群
以及 关于 成都 平原城 市群的 相关 文献进 行综述 , 指出研 究中 存在的 不足; 提出
本文的研究思路, 并结合研究思路确定了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 2 章,本文研究的主要基础理论。详细介绍 了城市群、城市生态位 、态
势理论 等基础理论。 这些基础理论共同为 城市 群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念,
也使生态位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拓展,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第 3 章,成都平原城市群概况。 本章首先界定 成都平原城市群由成都、德
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雅安 7 个城市 组 成,并分别对 这 7 个城市 进行
了详细介 绍 ; 最后, 利用成 都平 原城市 群最直 接的统计 数据 和总结 相关参 考文
献,按照 SWOT 分析法,对成都平原城市群的总体发展状况进行 分析。
第 4 章,成都平原城市群生态位评价。 本章采 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
和专家咨 询法 ,结合 独立性 和关 联度分析 建立 了成都平 原城 市群生 态位评 价的
I指标体系 ,运用主成 分分析 法 确 定了 各 指标的 权重 ;采用 态 势理论 模型, 定量
测度了成都平原城市群所包含的 7 个城市的 经 济、 社会、 自然以及综合 生态位 ,
并 选用离 差平 方和聚 类方法 对测 度结果 进行聚 类分析。 结果 显示, 成都市 的综
合生态位为 0.2197 ,在城市群中居于 核心地位 。成都市的 经济和社会生态位最
高,是城 市群 的经济 、社会 发展 的中心 ;雅安 市的自然 生态 位最高 ,是城 市群
的生态中 心。 成都平 原城市 群 在 其特定 的地域 范围内, 具有 了相当 数量不 同性
质、类型 和等 级规模 的城市 , 但 城市群 地区发 展不平衡 ,空 间分异 明显 , 其中
成德绵一带的生态位明显高于 城市群 其它地区。
第 5 章,成都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 系统协调 度评价。本章利用
第 4 章城市生态位的 计算 结果,采用协调 度评 价 模型,对城市群 各城市 内部的
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 和分类。 结果显示, 德阳的 协调度 (C ) 最高, 处在优
质协调 状态 , 雅安的协调度 (C ) 最低, 处在勉强协调 状态, 其它城市 则处在 良
好协调状态 ; 成都、 乐山和 眉山 属于环 境发展 滞后型, 绵阳 和资阳 属于经 济发
展滞后型 ,德 阳和雅 安属于 社会 发展滞 后型 。 城市群 各 城市 发展所 面临的 问题
是不同的 。在 保持内部 系统 协调 的基础 上, 作 为中心城 市的 成都 应 发挥 其 核心
城市、产 业集 聚中心 的职能 ; 非 中心城 市 则应 积极寻找 与成都 的最 佳对接 点,
错位竞争,实现竞合 。
第 6 章,成都平原城市群 的发展对策。 针对成 都、乐山和眉山 3 个 环境发
展滞后型城市, 保护环境并 使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持协调, 是 其面临的任务 ;
针对 绵阳、德阳、雅安和 资阳 4 个经济社会发 展滞后型的城市, 则面临着如何
在维持 各 系统 协调发 展的前 提下 ,将资 源环境 优势转化 为经 济和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