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4工地质实验指导书.doc

发布:2017-03-26约1.28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 程 地 质 学 实验指导书 中 南 大 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勘察与基础工程研究所 2012年2月20日 课程名称:工程地质学实验 适用范围:本实验指导书适用于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 学时安排:实验课时为8课时,总计4个实验。 试验目的:通过室内外试验,掌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基本试验方法,提高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具体内容:四个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内容、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整理或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格式、相关思考题等内容详见各个实验。 考核方式和评分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进行考核,实验成绩占平时成绩的三分之二。 实验一 常水头渗透试验 一、试验目的 土具有被水透过的性能称为土的渗透性。渗透性质是土体的重要的工程性质,决定土体的强度性质和变形、固结性质,渗透问题是土力学的三个重要问题之一,与强度问题、变形问题合成土力学的主要三大问题。渗透试验主要是测定土体的渗透系数,渗透系数的定义是单位水力坡降的渗透流速,常以cm/s 作为单位。 二、一般规定 1、渗透试验根据土颗粒的大小,对于粗粒土常采用常水头渗透试验。 2、本试验采用的纯水,应在试验前用抽气法或煮沸法脱气。试验时的水温宜高于试验室温度3~4°C。 3、本试验以水温20oC 为标准温度,标准温度下的渗透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1-1) 式中 k20 ______标准温度时试样的渗透系数(cm/s); (T______T°C 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kPa·s); (20______20°C 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kPa·s)。 粘滞系数比T (T /(20 查《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表13.1.3。 三、试验方法 1 试验仪器设备 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主要由渗水部件和击实部分组成(图4.1)。 (1)渗水部件:由筒身、渗水板、刻度板、测压管等组成,在刻度板上装有三个测压管,其间距为100(0.44mm,水位的测读可由安装在筒上的刻度板的刻度读出,测压管接头内均装有铜丝布以防细砂粒在试验时随水流出。渗水筒下部有一排水孔,松开螺栓即可放出污水。 (2)击实部分:备有木锤,以击实试样。 2 主要规格 (1)金属圆筒内径为1000+0.22mm,高400mm。当使用其他尺寸的圆筒时,圆筒内径应大于试样最大粒径的10 倍。 (2)测压管间距离100(0.44mm。 3 试验步骤 (1)按本标准图4.1安装好仪器,量测滤网至筒顶的高度,将渗水孔与橡皮管接通,从渗水孔向圆筒注水至齐平滤网顶面。 (2)取具有代表性的风干土样3~4kg,称重准确至1g,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3)将风干土样分层装入圆筒内,每层厚2~3cm,根据要求的孔隙比,控制试样厚度,用木锤轻轻击实至所需密度为止。当试样中含粘粒时,应在滤网上铺2cm 厚的粗砂作为过滤层,防止细粒流失。 (4)每层试样装完后微开管夹,从渗水孔向圆筒充水,使水缓缓向上渗入,试样逐渐饱和(水面不得高出试样顶面),注意水流不可过急,饱和后关上管夹,饱和时须注意管子弯曲部分不能存有气泡。 (5)如此继续分层装入试样饱和,直至试样高出上测压管3~4cm为止,量试样面至筒顶高度与铜丝网至筒顶高度相减,得试样高度,并在试样顶面铺1-2cm 厚的砾石层(作为缓冲层)。放水高出砾石层面2-3cm,关上管夹。称剩余土样的质量,计算试样质量。 (6)移去渗水孔之水源,使水由顶部注入仪器至水面与溢水孔齐平为止。 (7)检查测压管水位是否齐平,当测压管与溢水孔水位不平时,表示仪器有漏水或集气现象。用吸球调整测压管水位,直至两者水位齐平。 (8)降低调节管之管口至试样上部1/3 高度处,形成水位差使水渗入试样,经过调节管之管口流出。调节供水管止水夹,使进入圆筒的水量多于溢出的水量,溢水孔始终有水溢出,保持圆筒内水位不变,试样处于常水头下渗透。 (9)当测压管水位稳定后,测记测压管水位,并计算测压管1、2间与测压管2、3间的水位差。 (10)开动秒表,用量筒自调节管取经一定时间的渗水量。接取渗出水量时,调节管口不得浸入水中,测量进水和出水处的水温,取平均值。 (11)降低调节管至试样的中部和下部1/3 处,按本条(9)、(10)款的步骤重复测定渗出水量和水温,在取得的六个渗水系数中较接近的数,,求其平均值。 4 常水头渗透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1-2) 式中 kT ______水温为T°C 时试样的渗透系数(cm/s); (T______T°C 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kPa·s); Q______时间t 秒内的渗出水量(cm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