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椎管狭窄性脊髓及脊神经根病变.ppt

发布:2016-12-05约字共8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椎管狭窄性脊髓及脊神经根病变 椎管狭窄的类型 ? 先天性(又称发育性)椎管狭窄 ? 继发性椎管狭窄:是由于组成椎管的各组织病变所引起的狭窄 决定椎管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 两椎弓根的高低 ? 两椎弓根的距离 ? 左右椎板联合角的大小 ? 左右椎板的厚度 决定椎管大小的几个解剖学因素: 1. 椎弓根的高低 2. 两椎弓根的间距 3. 两椎板联合的夹角 4. 椎板的厚度 正常成年国人颈椎管矢径的测量 作者与年份 病例数 C1-2平均值mm C3-7平均值mm 男 女 男 女 刘世杰(‘82) 100 20.73 19.04 17.28 16.10 祝波 (’83) 40 20.25 18.77 16.40 15.7 王秋泰(‘83) 50 ----- ----- 17.0 16.0 颈椎管狭窄的标准(1) C3~7段的最小管径 16 mm 正常,无狭窄 此段最小管径 16mm,8 mm 为界限性 此段最小管径 8 mm,可确定有狭窄 决定颈椎管狭窄的测量指标之二:椎管中矢径与椎体中矢径之比 腰段椎管狭窄的标准(1) 正常腰段椎管的矢径为 22~25 mm 腰段椎管最小矢径22mm,15mm 为界限性 腰段椎管最小矢径15mm,狭窄存在 腰椎管狭窄的标准(2) 椎体横径(C)×椎体矢径(D) ------------------------------------------ 椎管横径(A)×椎管矢径(B) C×D/A×B<4.5 为正常 C×D/A×B>4.5 可能有椎管狭窄 决定腰椎管狭窄的测量指标二:C×D/A×B应≤4.5 本課内容 颈椎骨关节肥大性脊髓及脊神经根病变 后纵韧带骨化症 破坏性脊椎骨关节病变 胸椎管狭窄症 腰椎骨关节肥大性马尾病变 椎间盘突出症 麻醉及手术中脊髓及马尾神经的意外损害 其他少见的继发性椎管狭窄症 一. 颈椎骨关节肥大性脊髓及 脊神经根病变 (简称颈椎病) 发病情况 多见于40~60岁之间的成人 男性畧多于女性 单节段的以/C5-6为最多,其次为C6-7及C4-5 慢性损伤对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是临床症状加重的诱因之一 解剖要点 组成:由寰、枢椎及颈3~7椎骨共7块 颈段脊柱共有椎间隙6个,椎间盘6个 外形畧呈前凸曲度 连接:各椎体间有环形纤维韧带 椎体后面(即椎管前壁)有后纵韧带 椎体的前面有前纵韧带 各椎体后代有关节突相互连结 此外还有钩椎关节、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 颈段脊柱的钩椎关节(Luschka Joint) 指线所示处为钩椎管节 椎动脉在颈部的走行方向(图) 椎间盘的生理作用 富弹性,为相邻两椎体间的缓冲垫 保证脊柱有相当的活动范围 富含水份,白昼直立位时丟失水份,晚上平卧时吸取水份 年龄增长及长时间负重均可促使老化 颈段脊髓 C3~7段椎管内的脊髓是脊髓的颈膨大部位 C1~4颈脊神经根组成颈神经丛 C5~T1脊神经根组成臂丛 脊髓颈膨大部的矢径可达9.8mm,加上硬脊膜、硬脊膜外组织、黄韧带等的厚度,颈椎管与脊髓之间的剩余空间并不宽裕 颈段脊柱的运动特点 为支持沉重头部的支柱 保证头部运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运动轴心是椎体中心的连线,而不是椎管中心 颈前屈时使椎管增长,脊髓也随之被拉长 颈椎病的病理 是颈椎间盘及颈椎骨进行性增生的病理过程 椎间盘变性使椎间隙变狭,纤维环外突 上下椎体缘的骨膜外移,形成唇样骨赘 钩锥关节变性肥大,压迫脊神经根 后关节囊松弛使椎体易发生由前向后的半脱位 关节突的增生肥大使椎管的侧隐窝狭小 后纵韧带增厚、硬脊膜外组织的纤维化、黄韧带肥厚等加重了颈椎管的狭窄 后纵韧带增厚、硬脊膜外组织纤维化、黄韧带肥厚加重了椎管的狭窄 脊神经根不断遭受损害,发生神经鞘膜的粘连和纤 维化,加重了神经症状 脊髓表面留下因椎管壁不平所引起的压迹,脊髓的矢径减小而横径增宽,于骨嵴处可有纤维粘连 脊髓的镜下变化 后索内的长传导束有退行性变,以较低节段为明显 侧索内长传导束的退行性变以较高节段为明显 白质内有不规则的脱髓鞘变及坏死 灰质内有神经元缺失及缺血性变化 临床症状 发病缓慢,逐渐加重 以头、頚、肩、臂、手等部位的疼痛、感觉麻木为主 逐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