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读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阅读笔记.pdf

发布:2021-07-08约3.6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读《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阅读笔记 寒假期间,利用空闲时间认真拜读了洛林 .W.安德森等编著, 蒋小平、张琴美和罗晶晶翻译的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 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一书。读来深受启迪,颇感获益匪浅。现 把我的读书心得交流如下。 这本书, 是学校发给每位教师, 推荐给大家的专业读物, 对这 本书的学习, 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需要, 也是提升自我, 促进自身的专 业成长的需要, 学习借鉴, 有助于教师理解课程、 计划教学以及设计 与课程内在的目标相一致的测评, 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课堂效益, 最 终改进教学质量。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具有两大特征 :一是具有可测性。 认 为制定教育目标不是为了表述理想的愿望 ,而是为便于客观的评价。 二是目标有层次结构。 布卢姆把知识维度分为四个类别, 事实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 知识、元认知知识。 1、事实性知识――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 道的基本要素。 2 、概念性知识――能使各成分共同作用的较大结构中的基本成分 之间的关系。 3、 程序性知识――如何做什么,研究方法和运用技能、算法、技 术和方法的标准。 4 、 元认知知识――一般认知知识和有关自己的认知的意识和知 识。 布卢姆把认知过程维度分为六个主要类别 ,依次是记忆 / 回忆、理解、 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1. 记忆 / 回忆。指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知识、查找和呈现材料 相吻合的知识。 2.理解。指从口头、书面和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 包括:解释、列举、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 3.应用。指给定的情景中执行或使用程序,包括执行和实施。 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部分,确定部分之间的相 互关系, 以及各部分与总体结构或宗目的之间的关系。 包括区别、 组 织、归因。 5.评价。基于准则和标准作出判断。包含检查和评论。 6.创造。指将要素组成内在一致的整体或功能性整体,将要素重新组 织成新的模型或结构。 它强调的是创造能力, 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 构。 以上是对该书的分类做详细的介绍,每个主要类别 ,又都包括若干子 类别 ,也是依次排列的。 这样 , 目标由简单到复杂递增 ,后一类目标只能 建立在已经达成的前一类目标的基础上 ,从而形成了目标的层次结 构。 现在谈谈较吸引我的一个观点:虽然使用分类表能够增进我们对 目标的理解,但究竟会有什么帮助呢?长期以来, 教师一直努力解决 关于教育、教学和学习的问题主要包含四个基本问题: 1、学习问题。在有限的学校和课堂教学时间内, 什么值得学生学习? 2、 教学问题。 如何计划和进行教学才能使大部分学生在高层次上进 行学习? 3、 测评问题。 如何选择或设计测评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情 况的准确信息? 4、 一致性问题。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测评彼此一致。 就我个人理解而言, 我认为实现以上问题, 这需要一点点的落实 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首先是备课, 按照固定的顺序: 课堂情境、 目标、教学活动和测评,只是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借鉴,应该根据实 际教学情况、 学生掌握情况, 校内校外适时有限资源, 充分结合分类 结合各项类别的具体掌握难度要求,熟悉考纲、学生、教学进展,比 如书里 《火山?在这里?》这篇教学案例就写得非常详尽, 也能够创 造性的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探索能力。虽然这过 程很辛苦,但一点点改变,会有自身成长的突破。 其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