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pt)成本分解案例.ppt

发布:2016-10-18约3.18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成本分解案例 上海某化工厂是一家大型企业。该厂在从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的过程中,从厂长到车间领导和生产工人都非常关心生产业绩。过去,往往要到月底才能知道月度的生产情况,这显然不能及时掌握生产信息,特别是成本和利润两大指标。如果心中无数,便不能及时地在生产过程各阶段进行控制和调整。该厂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本一量一利分析的方法来预测产品的成本和利润。 首先以主要生产环氧丙锭和丙乙醇产品的五车间为试点。按成本与产量变动的依存关系,把工资费用、附加费、折旧费和大修理费等列作固定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0%),把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生产费用的其他要素作为变动成本 (约占成本的65%),同时把水电费、蒸汽费、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除折旧以外)列作半变动成本,因为这些费用与产量无直接比例关系,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约占总成本的25%)。 按照1~5月的资料,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半变动成本和产量如表2.1所示。 1~5月半变动成本组成如表2.2 所示。 会计人员用高低点法对半变动成本进行分解,结果是:单位变动成本为0.055 3万元,固定成本为-9.31万元。 固定成本是负数,显然是不对的。用回归分析法求解,单位变动成本为 0.032 1万元,固定成本为1.28万元。 经验算发现,1—5月固定成本与预计数1.28万元相差很远(1月:1.675万元;2月:1.585万元;3月:0.230万元;4月:1.694万元;5月:0.354万元)。 会计人员感到很困惑,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y=16.92- 13.43=3.49(万元) x=474.33 - 411.20=63.13 t b= = 0.0553(万元/t) 代入低点: a= 13.43 - 411.20 x 0.0553= -9.31(万元) 代入高点: a= 16.92 - 474.33x 0.0553= -9.31(万元) 其成本模型为y= -9.31+0.0553x 则单位变动成本为0.055 3万元,固定成本为-9.31万元。 其成本模型为y= 1.28+0.0321x 则单位变动成本为 0.032 1万元,固定成本为1.28万元。 经验算,1~5各月固定成本与预计数1.28万元相差很远。 1月份:a =16.33-0.0321×430.48=2.512 2月份:a =15.43-0.0321×428.49=1.585 3月份:a =13.43-0.0321×411.20=0.230 4月份:a =16.92-0.0321×474.33=1.694 5月份:a =15.19-0.0321×462..17=0.354 以上两种数学方法,高低点法较为简便易行便以理解。其缺点是选择的数据只有两组使得建立起来的成本性态模型不太具有代表性,误差较大。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本变化趋势比较稳定的企业使用。回归直线法相对而言比较麻烦,但与高低点法相比,由于选择了包括高低两点在内的全部观测数值,因而避免了高低两点可能带来的偶然性,所以是一种比较精确的半变动成本分解方法。不过,不论计算如何准确,其分解的结果仍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和估计的成分,。 所以事实上两种方法都带有估计的成分,因而对半变动成本的分解都不可能绝对准确。 因此,1~5各月固定成本与预计数1.28万元相差很远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预计数是不可能做到十分精确的,它只能作为决策者决策时参考的数据,有利于控制成本,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节约资金,提高盈利。 成本性态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范围”的限定有局限性。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成本性态,只有在有限的期间和有限的产量范围内,才是正确的。所以,这一限定本身使成本性态的分析研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假定性。 (二)成本与产量之间完全线性关系的假定不可能完全切合实际。 成本性态分析是假设在相关范围内,成本的变动率是线性的,因而用直线方程式y=a+bx来近似反映成本性态。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绝大多数成本与产量之间的联系是非线性的,必须用非线性函数二次方程或高次方程才能较准确地描述其实际成本性态。 * 表2.1 某化工厂1~5月成本费用和产量? 2206.67 77.21 30.52 189.476 297.116 合计 430.48 428.49 411.20 474.33 462.17 16.33 15.34 13.43 16.92 15.19 5.94 5.97 5.98 6.21 6.54 36.363 36.454 36.454 40.189 40.016 58.633 57.764 55.744 6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