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_第三章 第六节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_2013年版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中型湖泊取样点的布设,当平均水深不小于10m时,( )
A:水面下0.5m处设一个取样点
B:水面下0.5m和斜温层以下0.5m各设一个取样点
C:水面下0.5m处和距河底0.5m处各设一个取样点
D:水面下0.5m和斜温层以下距河底0.5m以上处各设一个取样点
答案:D
2、关于河流水质采样取样方式,错误的是( )
A: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
B:二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其他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即将断面上各处所取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
C:三级评价:原则上只取断面混合水样
D:三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
答案:D
3、通过湖泊、水库水替换的次数指标a和β经验性标准来判别水温是否分层,当( )时,一般情况可认为湖泊、水库为稳定分层型。
A:αlt;10,βlt;20
B:αlt;10
C:αlt;20,βlt;10
D:βlt;20
答案:B
4、河口取样次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规定的不同规模河口、不同等级的调查时期,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两天,一次在小潮期,一次在大潮期
B:在不预测水温时,只在采样时间测水温;在预测水温时,要测日平均水温,一般可采用每隔5~8h测一次的方法求平均水温
C:在规定的不同规模河口、不同等级的调查时期,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3天,一次在小潮期,两次在大潮期
D:在不预测水温时,只在采样时间测水温;在预测水温时,要测日平均水温,一般可采用每隔8~12h测一次的方法求平均水温
答案:A
5、底质的调查主要是调查与建设项目排水水质有关的( )污染物
A:易积累
B:易中毒
C:易传染
D:易挥发
答案:A
6、调查点污染源排放特点时,不需要了解的是( )
A:排水总量
B: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
C:排放形式,分散排放还是集中排放
D:排放口的平面位置图(附近污染平面位置图)及排放方向
答案:A
7、关于调查水质因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以及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的特征水质参数表选择常规水质因子
B:被调查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或评价等级为一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
C:被调查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或评价等级为二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
D:被调查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
答案:D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声级一般用来评价噪声源,对特殊噪声源在测量A声级的同时还需要测量其频率特性
B:对突发噪声往往需要测量最大A声级L及其持续时间,脉冲噪声应同时测量A声级和脉冲周期
C:等效连续A声级即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D: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用于评价一般噪声
答案:D
9、下列关于海陆风说法错误的是( )
A:海陆风是由海陆热量反应差异造成的
B:白天下层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
C:夜间下层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
D:夜间上层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
答案:C
10、陆架浅水区是指( )的海域
A:大陆架上水深200m以下
B:大陆架上水深300m以下
C:大陆架上水深400m以下
D:大陆架上水深500m以下
答案:A
11、入湖、库径流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湖泊、水库的径流,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 )
A:通过干支流水文站或计算断面进入湖泊、水库的径流
B:集水面积上计算断面没有控制的区间进入湖泊、水库的区间径流
C:直接降落在湖、水库水面上的雨水
D:进入湖泊地下水储量的水量
E:
答案:A,B,C
12、需要调查的水质因子种类分别是( )
A:常规水质因子
B:特殊水质因子
C:其他方面因子
D:微环境水质因子
E:
答案:A,B,C
13、浮游生物调查指标包括( )
A:种类组成及分布
B:细胞总量
C:主要类群
D:卵和仔鱼的数量及种类、分布
E:
答案:A,B,C,D
14、关于影响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物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
A:按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
B: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水体酸碱度和热效应四类
C:点源:污染物产生的源点和进入环境的方式为点
D:面源:污染物产生的源点为面,进入环境的方式可为面、线或点,位置不固定
E:
答案:B,C,D
15、按照成因分类,湖流可以分为( )
A:风成流
B:梯度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