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自学考试重点笔记.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 海 无 涯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德国古典哲学:18 世纪下半期至 19 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
级革命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
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9 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
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 识记的英法两国的空想
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
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
资产阶级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准备了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
伟大任务。时代的需要本身即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是这周可能变为现
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的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
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1
学 海 无 涯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
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马克思主义
的革命性,还表现在他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他
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他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
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
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
性。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
且还在于他经受了时间的检查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
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二者内在的
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理想: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
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又
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
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一, 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
第二, 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第三, 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
第四, 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2
学 海 无 涯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
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掌握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第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首先这是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其次
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观: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