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doc

发布:2019-04-09约4.0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3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尼罗河流域的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基础等地理条件。 2、收集并整理尼罗河阿斯旺的资料,归纳出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后的利与弊。分析 比较阿斯旺大坝带来的利与弊,讨论并说明是否建坝的理由。 3、通过对阿斯旺水坝建成后利弊的分析,迁移扩展其他河流的建坝(如:长江三峡),体会对   河流开发利用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     分组讨论分析相关河流大坝的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知识迁移,合作探究提出阿斯旺工程建设的利与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用全面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修筑大坝的利弊,养成敢于提 问,勤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法、讨论法、演绎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资料,比较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 难点:阿斯旺大坝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探究修建大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资料的处理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料; 2、收集尼罗河流域的地图(如:地形、气候、水文水系等)及其背景资料; 3、补充阿斯旺水坝带来消极影响的资料,拓展学生评价河流开发利用工程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评价河流开发利用的过程和方法。 五、学情分析 1、需铺垫的知识:尼罗河流域的地理背景: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基础等。 2、对建水坝后的有利影响有所了解,对其消极影响知之甚少。 3、已具备的知识:地理必修1有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要素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4、已具有的能力:必修3第三章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方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名叫《水坝是与非》,在文章的显要位置标注了这样的几条信息:“美国已拆除了500多座水坝,过去十年美国建坝数量大幅下降,拆坝数量逐年增加,美国的开垦局宣称美国的水库时代已经结束了”。看来呀一场拆坝运动在美国已风起云涌了,文章发表之后在中国社会引起一片哗然,因为中国正处在大建水坝的时代,于是质疑声开始频繁响起,美国都在拆坝了,那么为什么中国还要继续建坝呢?是拆坝还是建坝备受关注的水电建设能否影响生态环境? 【过渡】“到底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呢?这节课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出发,以孕育古埃及文明的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为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阿斯旺大坝: 【幻灯】【阿斯旺大坝的简介】 埃及的历史其实就是引水灌溉、沙漠变绿洲的历史。到了当代,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尼罗河年年发洪水的困扰,埃及政府在苏联的资金和技术的援助下,于1959年完成了阿斯旺大坝工程的设计,1 960年在距开罗以南600英里处的阿斯旺兴建大坝破土动工,5年后大坝合龙,1967年阿斯旺大坝工程正式完工。这个大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坝工程,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之后不久,它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日益严重。 【过渡】人口增长,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优势条件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充分考虑自然背景的利与弊的基础上,趋利避害,埃及政府决定在尼罗河下游埃及境内修建阿斯旺大坝。大坝的修建为什么一直饱受争议呢? 【幻灯】思考:请同学们参考课本材料二的内容回答阿斯旺大坝修建的利与弊? 【归纳学生结论】 利: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旅游、水产养殖 弊:(1)淹没了居民点、田地和破坏文化古迹; (2)水资源损失严重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壤: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盐分增加; 水质: 藻类等水生植物繁盛,水质恶化 海岸:水量减少、海岸受侵蚀后退 生物:主要是沙丁鱼数量减少,河口渔场退化,航运深受影响; (4)纳赛尔湖有效库容逐渐缩小,导致水库的储水量下降 (5)水库下游的居民深受血吸虫病和疟疾威胁 (6)诱发地震 【过渡】阿斯旺大坝建设的利弊,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如何权衡大坝建设的利弊? 【深入探究】让我们一同回到上个世纪50年代,假如同学们是阿斯旺大坝建设的决策者, 是建还是不建? 角色扮演: 农业部长 能源部长 交通部长 环保局长 总统先生 幻灯提示:尼罗河流域的地形图、气候类型图、水文水系图、资源分布图 【学生展示成果】 农业部长:同意建,因为尼罗河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流域内水旱灾害频繁,影响农业生产,修建大坝可以防洪减少洪涝灾害,还可以增加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能源部长:同意建,因为尼罗河水能资源丰富,可以修建大坝发电,促进经济的发展。 交通部长:同意建,尼罗河地势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