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第五章.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药配伍的含义、目的。 2、掌握药物“七情”的含义及具体内容。 3、了解药物“七情”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一、中药配伍的概念: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二、中药配伍的目的:1.增强疗效、2.降低毒副作用、3.分清主次,全面兼顾病情 4.扩大治疗范围。 三、药物的“七情” 含义: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六种配 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附:《神农本草经》:“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 ” (一)单行 单行就是指单味药治病。用于病情单纯、病情较轻者;也可以是病情危重,急需治标以救急;草药多用;民间验方多用。 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嗽; 独参汤用一味人参治气虚欲脱。 单行与配伍无关,而其他六方面则与配伍有关 (二)相须(同类不可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无主辅之分)。 如:石膏—清热泻火 配伍增强清热泻火之功 知母—清热泻火 乳香—活血破瘀 配伍增强活血破瘀 没药—活血破瘀 三棱与莪术、大黄与芒硝、全蝎与蜈蚣、龙骨与牡蛎等。均属相须配伍关系。 (三)相使(我之佐使) 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 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 应用,而以一药为主,另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 效。而以一种(有主辅之分)。 如: 黄芪—补气利水(主) 茯苓提高黄芪补气利水 茯苓—健脾利水(辅) 枸杞—养肝明目(主) 菊花提高枸杞补虚明目 菊花—清肝明目(辅) (四)相畏(受彼之制) 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生南星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称:生半夏畏生姜、生南星畏生姜 (五)相杀(杀彼之毒) 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和副作用,故称生 姜杀半夏。 相畏、相杀二者是相畏与相杀是对一个问题,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当药物同用时,一药的毒性能被另一药减低或消除,在这种情况下,就前者来说,是相畏的关系,就后者来说是相杀的关系。 如:砒霜中毒,可以用防风来解:防风杀砒霜、砒霜畏防风;巴豆中毒,可用绿豆来解:绿豆杀巴豆、巴豆畏绿豆。生半夏之毒能被生姜所解,称为生半夏畏生姜,为相畏;生姜能解生半夏之毒,称为生姜杀生半夏之毒,为相杀。 (六)相恶(夺我之能) 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七)相反(两不可合) 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甘草与甘遂同用,能产生毒性反应,即甘草反属于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七)、七情的作用 1、相须、相使药物之间产生协同作用,临床选药要充分利用。《本经》:“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2、相畏、相杀关系能减轻毒性、副作用,在使用有毒药物时,应与配伍。《本经》:“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 3、相恶的关系,能降低疗效,应加以注意。 4、相反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副作用,属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伍。 四、配伍的必要性: ⑴单味药药力有限,或适应面较窄,当病情较重或较复杂时,需要将多味药组合使用; ⑵某些药有副作用或毒性,需以他药加以制约。 药物七情 配伍的形式 方剂 五、各类配伍关系的不同效应 1、相须:性能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合用,疗效增强。 《纲目》:“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人参、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