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窗外风景——矩形选框工具和图案填充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docx
第8课窗外风景——矩形选框工具和图案填充说课稿-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8课《窗外风景——矩形选框工具和图案填充》。本节课通过学习矩形选框工具和图案填充的使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像编辑技巧,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图像处理打下基础。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实际,以窗外风景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矩形选框工具和图案填充,学生将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能力,增强信息意识;在创作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窗外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矩形选框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选取、调整选区大小和移动选区。
②图案填充的操作步骤,包括如何选择图案、调整图案大小及方向,并应用于选区。
2.教学难点
①矩形选框工具在实际操作中的精确控制,尤其是选区的边缘处理和细微调整。
②图案填充中图案与背景的融合效果,如何调整图案参数以达到和谐、美观的视觉效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讲解矩形选框工具和图案填充的理论知识,随后展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操作技巧。
2.设计上机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矩形选框工具的使用,并尝试不同的图案填充效果,以增强实践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和互动软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性。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开场: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窗外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元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在电脑上制作出这样美丽的风景画吗?
-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工具——矩形选框工具,以及如何使用图案填充来创作美丽的风景画。
2.讲授新课(15分钟)
-理论讲解:简要介绍矩形选框工具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以及图案填充的原理和步骤。
-案例演示:现场演示如何使用矩形选框工具选取区域,并应用图案填充进行创作。
-互动讨论:邀请学生上台尝试操作,并指导他们完成基本的选框和填充操作。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使用电脑尝试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和图案填充功能,创作自己的风景画。
-互评互议:组内成员相互评价作品,讨论如何改进和完善。
4.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提问与解答: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矩形选框工具和图案填充的使用技巧,学生回答,教师给予反馈。
-创新实践:教师提出一个创新性的设计任务,如“设计一个包含多个图案填充的复杂风景画”,学生尝试完成,教师提供指导。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5.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矩形选框工具和图案填充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同时,通过师生互动,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电脑绘画基础教程》:详细介绍各种选框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图案填充的高级应用。
-《数字艺术创意实践》:收录了多位艺术家的数字绘画作品,分析他们如何运用选框工具和图案填充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指导》:提供了多个与矩形选框工具和图案填充相关的实践项目,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尝试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和图案填充功能,创作一幅描绘自己家乡风景的画作,并分享到班级群中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图案填充效果,如纹理、渐变等,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提议学生阅读拓展阅读材料,了解选框工具和图案填充在数字艺术领域的应用,并尝试模仿一些经典作品。
-让学生尝试结合其他图像编辑工具,如橡皮擦、画笔等,与矩形选框工具和图案填充相结合,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鼓励学生参与线上线下的信息技术竞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①矩形选框工具的使用
-矩形选框工具的启动与选区创建
-选区大小的调整与移动
②图案填充的操作
-图案的选择与调整
-填充效果的预览与应用
③核心技巧与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