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容量研究.pdf

发布:2015-09-03约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5卷第4期 经 济 地 理 Vol.25,No.4 2005年7月 ECONOMICGEOGRAPHY Jul Z005 文章编号:1000一8462(2005)04一0569一04 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容量研究 黄 梅,,李小兵2,谭艺平3 (1.长沙理工大学建筑系,中国湖南长沙 410076;2.湖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中国湖南长沙 410001; 3.湖南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湖南长沙 410001) 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出在生态环境容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是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并就理论研究、定量化研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环境容量;小城镇规划 中图分类号二TU984;X26 文献标识码:A 乡镇企业大多利用本地资源,就地取材,设点办厂,小而全,多 1 引言 而散,分散布局虽然可以利用广大农村的环境容量,但由于工 加快发展小城镇,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优化城 厂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使相对集中的污染源扩散为整个区域 乡结构,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正处在 内的交叉性面源污染,造成更多的农田、草地、林地和湖泊的 城镇化的加速期,据统计,我国现有小城镇近5万个;其中县 污染。而且乡镇工业集中一大批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的企 级市401)多个,建制镇约1.9万个,集镇2.9万个。小城镇总 业,规模小效益低、难以进行必要的环保投资。到目前为此我 人口为1.65亿,其中非农业人口0.46亿;’〕。我国城市化速 国小城镇废水处理率不到1/4,废水排放达标率只有1/5,同种 度每年增加0.5%,其中有0.35%来自小城镇。小城镇的发 产品乡镇企业能耗明显高于城市企业。由此造成的水体、土 展,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非农化进程和产业升 壤以及大气的污染程度已经相当严重。③城市产业结构和功 级,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现代化步伐。 能布局调整,将一些落后淘汰的生产设备和污染严重的企业 但是由于在发展中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普遍存在以牺 转移到小城镇,同时也将污染转移到小城镇,更加剧了生态环 牲环境效益来换取经济效益的现象,因此在小城镇飞速发展 境问题[,〕。 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破坏、浪费 但究其根源,还在于小城镇建设中缺乏基本的生态环境 严重,镇域内盲目圈地、土地闲置,自然环境遭受严重污染,由 意识,对环境和自然资源采取随心所欲、任意处置的态度,不 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一些环境容量 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一味强调经济发展,忽视环境 小、人口密度大、工业相对集中的小城镇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 保护,特别是忽视对小城镇生态环境的基础性研究,突出表现 不亚于大中城市。而且小城镇类型多样,环境问题相对大城 在规划领域。编制规划往往缺乏科学系统性、预见性及超前 市更加复杂化。小城镇就近由农村转化而来的,其环境问题 性,对生态环境规划重视不够,造成城镇各种功能区混杂,居 非常容易延伸至农村腹地,造成污染迅速发展,加大了控制难 民生产、生活质量不高。有的照搬大城市规划的方法,不合实 度,治理任务非常艰巨。可以说,小城镇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 际;有的布局分散,浪费耕地;有的则过度集中,见缝插屋,绿 约着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建设中的隐性赤字。 地不足,生态环境较差。小城镇规划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的要求,造成低水平建设和人力、物力的浪费[[5} Z 解决小城镇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田园风光是小城镇最宝贵的环境资源, 在研究小城镇生态环境容量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 必须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十五”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 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