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和规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和规划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阐述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搞好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建设环境友好的生态小城镇的理念,对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环境保护 规划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指明小城镇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发展和建设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城市人口和生态压力,节约非农土地,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小城镇战略地位的确立和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小城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在注重其外在的、直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忽视其内在的、间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致使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当前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和人们的强烈愿望。
1.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1.1缺少环境保护规划,城镇建设必须以科学合理适当超前的规划为指导,许多小城镇没有环境保护规划,城镇建设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侵占和破坏湿地和绿地现象时有发生。
1.2注重经营性开发的投入,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无序的发展,这与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是严重相违背的。
1.3城镇规模小,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类问题突出存在,不少小城镇缺乏自来水、集中供热,有的甚至没有排水设施,环卫设施也不健全。
1.4小城镇工业污染不断加剧。改革开放带来了小城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但由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周边环境污染严重。
此外,由于城市环境污染的严厉制裁,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了郊区小城镇,从而使其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大城市中心区。 总之,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面临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2.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2.1科学编制和实施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实现小城镇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环境保护是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编制高标准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要求,科学的分步实施以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承载力等为基本依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小城镇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功能为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统一规划,加强法制管理,严格监管力度,实现小城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的小城镇生态保护规划,它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是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将小城镇生态系统置于整个生物圈范畴内进行规划,建立镇区和村庄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镇区及周边的各种生物。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小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受各种条件制约,在规划的实施方面,必须改变一些地方根据领导的创意不断改变规划的现象。必须尊重现状和资金限制等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地区差异,充分利用当地的特点与优势,扬长避短,留有余地,分期实施。
2.2提高小城镇绿化水平,建设适宜人居的居住环境。加强小城镇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水平是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关于对小城镇建设的配套规范没有出台,现参考《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城镇绿化水平。要制定小城镇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小城镇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小城镇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要结合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旧区改造,增加镇区的绿地面积。要建立并严格实行小城镇绿化管制制度,坚决查处各种挤占绿地的行为。要鼓励农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绿化,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小城镇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入,尽快把小城镇绿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2.3加强科技投入,重视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应用。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