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办法.docx

发布:2025-02-06约1.6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为加强学校交通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交通设施与规划

1.学校应合理规划校园内的道路布局,设置清晰的交通标志、标线,包括指示标志、禁令标志、警告标志以及人行横道线、车辆停放区域标识等,确保交通引导明确、规范。

2.在校园出入口、主要道路交叉口、学生上下学集中路段等关键位置,应安装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如减速带、凸面镜、信号灯(如有条件)等,有效控制车速,减少交通事故风险。

3.定期对校园交通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清晰可辨。如发现设施损坏、老化或标识模糊,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三、车辆管理

1.进入校园的车辆应遵守学校的交通管理规定,服从安保人员的指挥和管理。校内车辆应按指定区域有序停放,不得乱停乱放,不得占用消防通道、应急通道和师生正常通行道路。

2.对进入校园的外部车辆,如访客车辆、公务车辆、送货车辆等,应进行登记,明确车辆信息、入校时间、预计停留时长、事由等,并发放临时通行证。车辆离校时,应收回通行证并核实相关信息。

3.学校应严格限制机动车在校园内的行驶速度,一般情况下,校园内机动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X]公里/小时。在学生上下学等人员密集时段和路段,应进一步降低车速,必要时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确保行人安全。

4.严禁无牌无证车辆、报废车辆、非法改装车辆进入校园。严禁在校园内学习驾驶机动车、试刹车等危险行为。

四、人员通行管理

1.学校应加强对师生员工的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教育师生在校园内行走时应走人行道,过马路时应走人行横道,并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和过往车辆。

2.在学生上下学期间,应安排专人在校园出入口、人行横道等关键位置进行交通疏导,维护交通秩序,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地进出校园。引导学生家长在指定区域接送学生,避免在校门口及周边道路聚集拥堵,影响正常交通。

3.鼓励师生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等。学校应为自行车停放提供便利条件,设置专门的自行车停放区域,并加强管理,确保停放整齐有序。

五、安全教育与培训

1.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定期开展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宣传展览等活动,向师生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信号识别、安全出行常识等知识,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对学校的安保人员、校车驾驶员、交通疏导志愿者等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交通安全培训,使其熟悉交通管理规定和应急处置流程,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指挥技能和安全防范知识,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保障校园交通安全。

六、应急处置

1.制定校园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各部门职责分工。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学校应对交通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处置能力。

2.如发生校园交通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通知交警部门、医疗急救部门等相关单位,并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七、监督与考核

1.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类交通违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对违反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罚款等相应处罚。

2.将各部门、各班级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安全工作考核体系,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工作不力导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八、附则

1.本办法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与国家或地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为准,并适时对本办法进行修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