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时的保肝作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异甘草酸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时的保肝作用
郑炜 叶建新 林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福建福州 350005)
【摘要】目的 防治化疗药物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肝脏损害,为提高化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8年9月~200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包括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术后首次化疗患者总计120例。完全随机均分为两组,术后首日开始对照组每日予GIK液,治疗组每日予异甘草酸镁保肝治疗。化疗开始首日起2周后观察: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plusmn;标准差表示,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经统计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检测指标在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化疗后复查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0.048)。结论 异甘草酸镁能有效减轻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引起的肝损害,减低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
【关键词】恶性肿瘤 化疗 药物性肝损害 异甘草酸镁
胃肠道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危害国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临床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首选手术,但对于年龄大、体质差、晚期患者多不能耐受手术,而且胃肠道恶性肿瘤普遍对放疗效果较差,故对于此类患者多采用化疗;可以耐受手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多辅以化疗,因此化疗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变性,甚至坏死及胆汁淤积等。因此减轻化疗药物性肝损害对于需要长期化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9月~200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包括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术后首次化疗患者总计135例。其中15例因不能耐受化疗药物毒副作用而被迫暂停化疗,最终未纳入本次研究中,包括严重胃肠道反应5例、严重肝损害4例、严重骨髓抑制4例,过敏反应2例。最终筛选出120例患者最终完成1个周期化疗,其中,男性83例(69.17%),女性37例(30.83%);年龄最小28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49.12岁,胃癌患者56例(46.67%),其中TNM分期为Ⅱ期的有12例(10%),Ⅲ期19例(15.83%),Ⅳ期25例(20.83%);结肠癌患者40例,其中Duckes分期为A期的有4例(3.33%),B期11例(9.17%),C期15例(12.50%),D期10例(10.00%);直肠癌患者36例,其中Duckes分期为A期的有3例(2.50%),B期7例(5.83%),C期15例(12.50%),D期9例(7.5%);所有患者均通过内镜、上腹部彩超(和/或CT)、肝功能检查、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确诊患有上述三种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的一种,并排除了原发肿瘤的肝转移,于根治性手术后2周起复查肝功能均正常,除外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后开始术后首次化疗。
1.2.化疗药物、剂量及方法
FOLFOX4方案化疗:奥沙利铂85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h,d1;CF200mg/m2,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h,d1、d2;5-氟尿嘧啶400mg/m2,快速静脉滴注,d1、d2,600mg/m2,持续静脉滴注20h,d1、d2。每4周重复。
1.3.研究方法 将120名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于术后即开始每日给予一次常规GIK液(成分:10%葡萄糖溶液500ml+50%葡萄糖溶液60ml+常规胰岛素12单位+10%氯化钾15ml)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60例)于术后即开始每日给予一次异甘草酸镁(正大天晴制药厂生产)100mg+10%葡萄糖溶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治疗。化疗开始首日起2周后观察: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
1.4.观测指标 化疗开始首日起2周后观察: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
1.4.1. 观测指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