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林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林业
李娟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068450
摘要 林业是所有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规模巨大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林业生产的物质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可降解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目标中具有不可估量、不能替代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本文分析了林业生态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
对其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林业 生态 问题
1.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没有形成法制化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筹集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一是补偿基金筹措机制不健全,目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来源只有中央财政一途,对地方财政和以消耗生态产品为主的企业(如高排放的钢铁、水泥企业)缴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没有约束性要求,致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筹措难,现有资金杯水车薪;二是补偿范围过窄,目前国家只对列入国家重点防护林范围的森林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这一部分森林只占全国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不足三分之一,且补助标准过低,其他大部分生态公益林没有任何补偿。
1.2 种植技术差
林业种植建设虽然是种粗放型的工作,但是对其技术与责任要求也是比较高,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这种技术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目前林业种植建设方面表现出的问题:一是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由于土地都承包到户,影响了正常施工和农防林规划设计。二是造林质量差,一些地区在具体造林中,造林人员素质差,采取粗植滥造、苗木不假植、造林不开沟、精品地块不浇水、造林成活率低等等问题现象。
1.3 林业建设滞后,林业工业基础差
林业企业生产方式和设备陈旧落后,木材加工企业多以优质木材为原料,且企业规模偏小,重复建设突出,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低,价值消耗现象严重。
2.推进现代林业发展,要不断深化对现代林业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认识。
2.1 现代林业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林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奉献给社会,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按照兴林富民的要求,把林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他们依山脱贫、靠林致富的愿望。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培育、经营和利用各种林业资源,实现林业的永续经营和利用。
2.2 现代林业是三大体系最优化、三大效益最大化的林业。通过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开发和不断提升林业的多种功能,努力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满足社会和人民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2.3 现代林业是不断创新、发展动力强劲的林业。通过深化林业改革,使林业生产关系不断适应林业生产力的发展,使林业体制机制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让林业发展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2.4 现代林业是用现代科技武装、高质高效的林业。
通过广泛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等,使林业成为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彻底改变传统林业的生产模式和增长方式。
2.5 现代林业是管理科学化、经营集约化、产品标准化的林业。通过对林业经营管理的优化,实现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解决好林业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公益性与商品性之间的矛盾。
2.6 现代林业是全方位开放、社会化国际化的林业。通过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林业发展的新格局。
3.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在宏观把握上,要切实处理好六个方面的重要关系。发展现代林业,必须遵循林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好六个重要关系。
3.1 是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兴林为了富民,富民才能兴林,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通过发展林业,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林产品,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让人民群众获取多方面的利益。发展林业要依靠人民。林业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很强的事业,更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如果群众不能从林业发展中获得物质利益,就不会自觉自愿地投身林业建设,林业发展就会失去基本动力。
3.2 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林业的特性决定了生态中有产业、产业中有生态,生态与产业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生态体系,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发展林业产业才能有更大的余地和更高的效率;只有建立起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满足人们兴林致富的愿望,加强生态建设才有充裕的物质条件。只有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林业的潜能才能得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