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海水生态养殖.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卷第
199 1~ 智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 JanVuoalrBy.N19O91.i
大力发展海水生态养殖
钟耀阁 肖长惕
(辽宁省海 技术开发 中心 j (辽宁省水产局)
一 、 生态养殖的意义
窳所周知,水域生态养殖是水生生物系统和水域环境的组合。从生态效益上看,水产养
殖是 自然再生产过程,要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各地实觋证明,对虾的实养面积,一般
以不超过可养面积的70~80 为宜。个别海区不同程度的 超容量”放养或虾池过于集中,
造成水质老化,对虾生长缓慢,单产下降,甚致对虾浮头,造成绝收。1980年全国著名养虾
先进县河北省黄骅县滩涂宽阏,虾池集中,虾池排出废水,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加之高温少
雨,赤潮发生,对虾浮头,损失惨重.而山东省 日照 市第 一海水养殖总场,全场2300亩虾
池,由于坚持科学管理,育苗,饵料,养殖、加工综合配套经营,对虾,牡蛎、杂色蛤多种
混养,一种投入,多种经营,形成立 体生态 养 殖.亩产对虾94公 斤,养虾净盈利126.67/
元。这说明,依靠科学技术,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对遏制对虾养殖滑坡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水域生态养殖,建立一套充分利用 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生态养殖体系,
以合理、高效利用水面,增加蛋白质生产,对改变人们的食物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
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著明科学家钱学森1986年指出,要发展 海业 ,要把
广阔的浅海和滩涂利甩好。利用海洋生物技术等各种技术手段,发展海水鱼贝藻立体养殖、
鱼虾混养、虾贝混养等行之有效的生态养殖方式,提高海域生产力,是促进 海业 进一步
发展的有效途径 。
二、海水生态养殖的几种模式
(一)}羹海混搴|轮搴|模式
利用浅海水域生态系统具有空间立体性及不 司『层次的生物食物链关系,采取不同放养方
式,台理安排各个水层养殖生物的种群结构,在水层之间形成合理的食物链关系,进行多品
种、多层次立体混养,轮养、套养-既充分利用水体和养殖设施,又为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生
态环境,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浅海水域的生产潜力,提高系统的综合效益。
1.贝藻立体养殖
海带与贻贝立体套养。在海带养殖台架上套养贻贝,使贻贝附着基离开海底,避免底栖
生物的危害,还可借助贻贝重量,稳定海带筏身.贝藻套养不仅可缩短生产周期,充分利用
海区,提高水域生产力,而且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 8卷
海带与牡蛎立体套养。牡蛎是滤食性贝类,主要食硅藻与有机碎屑。牡蛎挂养在海带筏
上,可以有效地刹用养殖时间、空间及筏架,牡蛎排出的杂物也是海带 的营养,有利于海带
生长 发育 。
海带与扇贝立体套养。辽宁金州、山东荣成、 三【岛等地,进行贝藻多品种立体套养,水
体利用率比单养海带提高6o ,海带增产30 ,扇贝增产17%I亩产值达7300元,比单一养
殖海带效益增长7倍 。每亩纯收i~6300元,比单养扇贝增殖2040元,比单养海带增值5240元。
2.海带与紫菜立体套养
海带和紫菜都是海水藻类,但需光情况不同。紫菜生长初期喜强光,宜券在海水表层,
瑶期喜弱光,应降低水层,以利其生长。海带则相反,初期喜弱光,挂养深水层,后期宜在
表层,可以根据海带与紫菜生物学特性及放苗时间的差异,通过立体养殖,有效地解决 争
光 问题,做到一架两用。
3.贝、藻和海参立体养殖
即在海面平养海带、裙带菜或紫菜等藻类,p层或浮筏中问植绳养殖扇贝,贻贝,海底
投石养殖海参或魁蚶、鲍鱼等,进行贝藻间养或套养,一筏多用,立体利用水域。因为藻类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补充贝类群体呼吸的需要,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海水的媒介,补充
藻类光合作用的需要,从而保持海水中的气体平衡,促进贝藻类的旺盛生长。同时,海带施
肥时流失 70,6的肥 料,促进浮游植物的繁殖及藻类碎屑的下沉,商浮游生物又是扇贝、贻
贝、魁蚶和鲍鱼的饵料 。这种立体结构即利用水体空间,又利用水中不同的天然饵料,各取
其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