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诊断标准_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王德焕 什么是肺结核 ???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可扩散至全身长期潜伏,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玻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 结核菌抵抗力强(菌体有脂质成分),但在烈日曝晒下2小时,5-12%来苏水接触2-12小时,70%酒精接触2分钟,或煮沸1分钟,能被杀死。而最简单的杀菌方法是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烧掉。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 * 结核病被列为中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位居全球第2位。 *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球结核病死灰复燃,结核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我国有5亿以上人口感染结核菌,占中国总人口的45%,结核病人数居全世界第二位,属于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 一、目前中国报告发病与死亡情况 中国1997—2009年肺结核报告发病趋势,1996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肺结核被列入乙类传染病进行报告管理,因此1997年开始全国有了比较系统的结核病疫情报告, * * * 当前疫情呈三高一低,即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高,年递降率低,可见我国结核病防治形势之严峻。 * 二、目前我省报告发病与死亡情况 肺结核连续八年排在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的第一位,2010年报告36667例,报告死亡178例,报告发病率95.84/10万,死亡率为0.47/10万,病死率为0.49%,与2009年比,报告发病率下降5.24%,报告死亡率下降了10.14%, 病死率下降了5.14%。肺结核发病高于全国发病率(74.27/10万)的29.04%,居全国第七位。 * 肺结核临床诊断病例20106例,占54.83%,实验室诊断病例16561例,占45.17%,临床与实验室诊断(痰检阳性)病例16446例,占44.85%,临床与实验室诊断(痰检阴性)病例17507例,占47.74%,临床与实验室诊断(末痰检)病例2644例,占8.02%,临床与实验室诊断(痰培养阳性)病例70例,占0.19%。 * 男性24954例,女性11713例,男女性别比为2.13:1年龄分布:从15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是85岁以上,发病率275.42/10万,其次为80岁、75岁、70岁,发病率分别为224.42/10万、221.58/10万和192.45/10 * 1997-2010年全省肺结核报告报告发病率的变化趋势 * 2010年全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地理分布 * 2010年全省肺结核分性别、年龄的报告发病率 *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 结核病发病时,大多不易查处传染源、当易感者与具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时被感染。 * 2、临床表现 (1) 症状: 乏力、消瘦、食欲不振、长期低热、多在下午或傍晚升高、盗汗、面颊潮红、重症可出现高热不退、周身衰竭。 咳嗽、或少量粘液痰,随病变进展可咳大量粘液性或脓性痰。咯血是肺结核病人常见症状,可痰中带血,或小量咯血,大咯血者多见于4型肺结核,或因空洞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胸部可有隐痛,胸膜炎病人则表现较剧。 * (2) 体征 病变范围较小者,多无阳性体征,也可在肺尖肩胛间区及其它相应部位听到细小湿性罗音,对病变范围广,肺组织破坏严重者,可见胸廓变形,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音;有代偿性肺气肿者,可有过清音,叩诊可闻及较多的湿性罗音及管状呼吸音等。 * 3、胸部影像学检查 (1) 原发性表现为原发病灶及胸内淋巴结肿大。 (2) 急性血行播散性两肺广泛均匀分布大小密度一致的粟粒状阴影,亚急性或慢性病变以上、中肺野为主,病灶互相融合。 (3) 继发性可见斑点状、条索状阴影或锁骨下濅润,重者可见空洞、支气管播散、大叶或小叶干络性肺炎,晚期病变多发纤维厚壁空洞,心脏气管移位、肺纹理成垂柳状、代偿性肺气肿。 * 4、实验室检测: (1)痰涂片镜检: 抗酸杆菌阳性;抗酸杆菌阳性(+)3—9条/100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1—9条/10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1—9条/每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10条/每视野。 (2)痰培养:分枝杆菌培养阳性: (+)菌落分散生长,占面积的1/4以下。 (++)菌落分散生长,占面积的1/2以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