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课古代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ppt

发布:2017-04-24约1.17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 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农耕经济重心;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划分标准——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一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变化表 材料二: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永嘉行》 材料三:(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表中人口数目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原因?并具体说明变化的详细情况。 北民南移; 原因:天灾人祸;;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过程(结合小字了解具体表现): 两汉以前,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1)孙吴、东晋南朝——初步开发; (2)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 (3)南宋——重心南移完成; 2.原因: 思考:人口南移给南方提供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 (1)中原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2)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原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宋书·孔秀恭等传论》 材料三:教材P12第一段小字。 (3)南方环境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材料四:中国历代政治中心的转移,从经线来看,总体呈自西向东的趋势;以纬??观之,则时南时北。……政权南移在封建社会中后期主要有三次:晋代…;宋代…;元末明初…; (5)政治重心的南移起了带动作用;;3.影响: 材料一: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卷337 材料三:教材P13最后一段小字。“苏湖熟,天下足。”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1)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材料四: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2)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 (3)促进了民族融合。 (4)后来,由于过度开发,也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经济中心南移的历史启示;课堂小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