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docx

发布:2025-04-05约2.95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认识文中的生字词,理解五光十色蠕动栖息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学习作者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

2.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句,如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等。

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并将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体会作者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沙群岛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问题引导法: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同时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提问:同学们,听了这首歌,看了这些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3.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西沙群岛在哪里?它为什么是富饶的?那里都有什么?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重点指导饶、屿、卵、栖、粪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如:

五光十色:通过展示海水在阳光照射下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海水颜色的多样,理解该词意思。

蠕动:让学生做动作,体会小虫子慢慢爬行的样子,从而理解词义。

栖息:结合课文中描写海鸟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鸟儿休息的情景,理解词语。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西沙群岛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5分钟)

1.学习海面部分(5分钟)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西沙群岛的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写了西沙群岛的位置和海面的景色)

提问: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海面的美丽?(抓住五光十色一词,引导学生理解海水颜色的丰富多样,如深蓝、淡青、浅绿、杏黄等)

指导朗读,读出海面的美丽和壮观。

2.学习海底部分(10分钟)

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思考:海底有哪些生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珊瑚:各种各样,像花朵、像鹿角

海参:懒洋洋

大龙虾:全身披甲,样子威武

鱼:多得数不清,颜色、形状各异

重点学习描写珊瑚、鱼的句子

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引导学生观察句子,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珊瑚比作花朵、鹿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珊瑚的形状美丽)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珊瑚的美丽。

出示描写鱼的句子: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鱼动作的词语(穿来穿去),体会鱼的活泼可爱。

提问:这几句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鱼的?(颜色、形状)

让学生仿照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描述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

指导朗读,读出鱼的种类多、形态美。

3.学习海滩部分(5分钟)

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海滩上有什么?(贝壳、海龟)

出示句子: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引导学生理解拣不完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等词语,体会贝壳的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