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说“木叶”》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9《说“木叶”》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九课,主题为《说“木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习《说“木叶”》一文,了解作者对“木叶”的审美感悟;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作者运用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3.领悟作者对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木叶”的审美情感。
2.增强文化理解,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木叶”所表达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3.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象征等手法分析文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品读、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对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尤其是对具有哲理性和审美价值的作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阅读和分析来深入理解文本,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分享来提升自己的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时可能遇到困难,尤其是对作者运用象征、对比等手法表达的思想进行解读时。此外,学生对散文中复杂的情感表达和抽象的哲理思考可能感到难以把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如何将个人感悟与文本内容相结合存在挑战,以及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教科书《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讨论。
3.信息化资源:文学作品赏析视频、相关作者生平介绍、网络文学评论文章。
4.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个人写作练习、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木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你们对‘木叶’有什么样的印象?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木叶’为主题的散文,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世界,感受‘木叶’带来的美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文章的标题是什么?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文章的标题是《说“木叶”》,作者以‘木叶’为线索,描绘了四季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细读课文,探究主题
1.教师提出问题:“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2.学生找出修辞手法,教师讲解:
(1)比喻:如“木叶像一只手,伸向天空。”
(2)拟人:如“木叶在风中翩翩起舞。”
(3)排比:如“春天的木叶,绿得发亮,夏天的木叶,绿得深沉,秋天的木叶,绿得金黄。”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教师提出问题:“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6.教师总结:“文章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教师提出问题:“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学生找出句子,分享自己的看法。
3.教师讲解:
(1)“木叶在风中翩翩起舞。”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木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木叶在风中摇曳的情景。
(2)“木叶像一只手,伸向天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木叶比作一只手,形象地表达了木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4.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木叶的美丽,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五、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类似‘木叶’这样的美好事物?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3.教师布置作业:
(1)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物的散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散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六、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