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肾小管性酸中毒 定义:是由于肾小管分泌H+、NH4+或重吸收HCO3-的功能减退,使尿液酸化功能失常,而产生的一种慢性酸中毒。 临床分型: Ⅰ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泌H+减少 Ⅱ型(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重吸收HCO3-减少 Ⅲ型:近、远端肾小管功能均障碍 Ⅳ型: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 一、酸负荷试验-氯化铵负荷试验 原理:口服氯化铵-酸血症-远端小管排泌H+ +NH3-NH4+-尿液酸化PH↓ 意义:协助诊断不典型的远端肾小管性酸中 毒,可加重病人的酸中毒,较少应用。 二、碱负荷试验-碳酸氢离子重吸收排泄试验 原理:口服NaHCO3-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 尿中HCO3-↑-尿液偏碱 尿HCO3-部分排泄率= 意义:尿HCO3-部分排泄率15%, 提示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尿HCO3- × 血Cr 尿Cr× 血HCO3- ×100% 第五节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尿常规检测 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了解肾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方法简便、快速、实用,无痛苦。 应作为首选试验。 肾功能检测 内生肌酐清除率 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试验。方法简便,敏感性高,干扰少,可用于肾功能早期损伤的诊断,临床广泛使用。 血尿素氮和肌酐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试验。在肾功能损伤到一定程度才有变化,故不能作为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但在肾脏疾病的晚期或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尤其是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时,有特殊的诊断价值,且增高程度与病情成正比。 血尿酸 肾脏病患的早期即可增加,有助于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但肾外影响因素较多,需排除痛风、白血病等疾病。 尿浓缩稀释试验 测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稀释-浓缩能力的试验。方法简便,敏感性良好,无痛苦。但不能精确地反映肾脏损害部位和范围,且尿中有糖或蛋白质时影响其准确性。 肾功能检查的结果与肾脏的病理损害并不一定成正比。 同时,肾外因素如心功能不全、休克、水肿、输尿管梗阻、药物等亦可影响肾脏功能。 故在评价结果时不能依赖某一项肾功试验,应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资料(放射、超声、同位素、肾活检等检查),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总 结 总 结 重点: 肾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肾小球功能检查:血Ccr、Cr、BUN、UA 肾小管功能检查:尿比重试验 课后复习解剖生理有助于本次课学习! 病例分析 病 例 李X X,女性,31岁 主诉:周身浮肿2周 现病史:近两周无诱因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每日700ml左右,伴乏力,食欲下降。于当地医院化验尿蛋白(++),隐血试验阳性,给青霉素治疗无效来诊。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尚可,大便正常。 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体温 36℃,脉搏72次/分,呼吸 16次/分,血压 150/100mmHg。皮肤无皮疹、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颜面浮肿,无明显贫血貌,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无颈静脉怒张。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肾区无叩痛,下肢轻度水肿。 病 例 病 例 辅助检查: 尿常规:蛋白(++),红细胞 5~8个/HP,畸形红细胞占80%以上。尿蛋白定量 2.3g/24h。 血常规:Hb 120g/L, PLT 168 ×109/L。 血IgA 1.06g/L,IgM 0.97g/L,补体C3 0.46g/L, BUN 9.1 mmol/L,Cr 197 μmol/L。 B超:左肾10.6×5.6×3.4cm,右肾10.5×5.4×3.1cm,双肾弥漫性损害。 问题1 :如何考虑患者的初步诊断? (1)急性肾小球肾炎(AGN),依据:①发病仅一周,既往无少尿、浮肿、夜尿增多、高血压等病史;②有肾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③血补体C3下降,无贫血;④双肾大小正常。 (2)慢性肾小球肾炎(CGN),依据:①无前驱感染史;②有肾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③有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④B超示双肾弥漫性损害。 问题2:如何进一步明确诊断? ①寻找有无感染灶,如咽炎、扁桃体炎、龋齿、疖、痈等。如发现感染灶,则应抗感染治疗两周。随着感染灶的控制,如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血压及肾功能恢复正常,尿检阴性,则考虑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②检测ASO、CIC和补体 C3。如 ASO滴度增高,CIC阳性,则有助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如补体C3降低并在6~8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应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③肾活检不仅有助于明确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