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ppt
(四)氨甲酰血红蛋白(carbamylatedhemoglobulin,CarHb)尿素血液红细胞铵+氰酸盐Hb氨甲酰血红蛋白反映近4星期左右期间尿素的平均水平不可逆(五)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tatinC,cysC)特点:有核细胞表达、分泌的一种碱性非糖基蛋白,每日分泌量恒定。分子量13kD,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膜途径:cystainC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摄取、分解,不回到血液中,尿中仅微量排出。肾小球滤膜有核细胞肾小管重吸收分解血液极少尿排(0.03-0.3mg/L)cysC非糖基化碱性蛋白质特点:1.在血浆中稳定,很少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临床上使用较多2.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性好,指标优于肌酐是目前GFR检测的“金标准”不被机体分解、结合、破坏自由通过肾小球因此可以较好反映肾小球的滤过率不被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菊粉的特点:(六)菊粉(inulin)清除率计算公式:
尿菊粉含量
菊粉清除率(Cin)=x尿量
血浆菊粉含量x稀释倍数
实际尿量+冲洗液量
稀释倍数=
实际尿量
参考值:(七)血尿酸(uricacid,UA)来源:嘌呤代谢产物外源:食物(20%)内源:核酸分解(80%)途径:肾小球滤过,近端小管重吸收血尿酸增高的原因:尿酸生成的酶缺陷、肾小管转运障碍摄取过多的富含嘌呤的食物增高1、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原发性痛风2、继发性高尿酸血症:慢性肾病及肾衰竭、白血病和肿瘤长期禁食和糖尿病、子痫尿蛋白选择性指数(selectiveproteinuriaindex,SPI)检测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滤膜对血浆蛋白质能否通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相对分子量较大的不易滤过,反之则易滤过。尿中仅有少量大分子蛋白质排出,这些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01指不论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大小,以同样的速率滤过。尿中有大量的大分子蛋白质滤出,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02选择性指数测定Ig清除率与转铁蛋白清除率的比值。尿IgG/血IgGSPI=尿TRF/血TRFSPI0.1选择性蛋白尿SPI0.2非选择性蛋白尿(IgG,分子量150kD)与转铁蛋白(Tf,分子量77kD)由于IgG和转铁蛋白(Tf)均为内源性蛋白,肾小球滤过增加时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解也明显增加,而且两者所带的电荷量也不同,其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SPI反映滤过膜的通透性,与其病理组织学有关01SPI高则预后差。01SPI高不能区分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孔径增大原因还是由于负电荷屏障受损引起的蛋白尿。01意义:选择不带电荷,分子量不同的右旋糖苷较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损害程度分子大小选择性测定:选择分子大小相同,带不同电荷,测定尿唾液淀粉酶和尿胰酶排泌比值电荷选择性测定:SPI对分子大小和电荷的选择性测定滤过重吸收分泌近端肾小管功能试验β2-微球蛋白测定
(β2-microglobulin,β2-MG)
淋巴细胞、肿瘤细胞产生
分子小(11800)、生成量恒定
自由通过肾小球
近端小管重吸收并分解二、肾小管功能试验尿液β2-微球蛋白升高是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的非常灵敏和特异的指标。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药物或毒物所致早期肾小管损伤,以及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尿中β2-微球蛋白含量增加。应注意的是,肾小管重吸收β2-m的阈值为5mg/L,超过此阈值,可出现非重吸收功能受损的大量尿β2-m排泄,故应同时测血β2-m,只有血β2-m<5mg/L时,尿β2-m升高才反映肾小管损伤。β2-m清除率(Cβ2-m)是鉴别轻度肾小管损伤的良好指标。无肾小管损伤时,Cβ2-m多正常。肾小管损伤时,因其重吸收率只要减少10%,尿中β2-m排泄量就要增加30倍左右血清(浆)β2-微球蛋白可较好地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血清(浆)β2-微球蛋白升高比血肌酐更灵敏更显著。肾移植成功后,血β2-m很快下降,当发生排斥反应时,由于排异引起的淋巴细胞增多及肾功能下降而使β2-m合成增加,血β2-m常升高,往往比血肌酐升高更明显。意义尿中增高:敏感地反映近端重吸收功能受损
血5mg/L,尿中升高反映肾小管损伤血清中增高:
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
恶性肿瘤、炎症2糖蛋白,分子量26-33KD3产生恒定,绝大部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1肝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5正常人20mg/g肌酐4测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