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

发布:2017-09-23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学生115名,男生居多。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结果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也包括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在课堂的纪律表现欠佳,需要教师调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民族教育。在这一教育主题下,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 本册由四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主要通信与生活教育;第二单元主要是关让诚信永相伴教育;第三单元主要是我们的民主生活;第四单元主要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通信的重要性,指导从古到今通信方式有力那些变化,学习正确的使用媒体。 2.让儿童懂得待人诚信,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严格自律,另一方面需要社会的完善规范。 3.懂得学校和班级需要有良好的民族氛围,集体的干部民主选举,集体的事情大家商定。 4.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了解祖先的吃、住及汉字、陶瓷、以及国宝、国粹等文化的发展变化,了解先人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 1.让儿童懂得待人诚信,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严格自律,另一方面需要社会的完善规范。 2.懂得学校和班级需要有良好的民族氛围,集体的干部民主选举,集体的事情大家商定。 3.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了解祖先的吃、住及汉字、陶瓷、以及国宝、国粹等文化的发展变化,了解先人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责任。 五、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六、教学进度。 本学期以16周计算,每周3课时,全计4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周次 第一单元 通信和生活 12课时 1—4 第二单元 让诚信永相伴 12课时 5—8 第三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 12课时 9—12 第四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2课时 13—16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牛继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