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氮素营养与氮肥ppt.ppt

发布:2016-06-28约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 (二)含量 我国耕地土壤全氮含量为0.04~0.35%之间,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我国土壤含氮量的地域性规律: 北 增加 西 长江 东 增加 南 增加 二、土壤中氮的形态 水溶性 全氮的5% 1. 有机氮 水解性 占50~70% (98%) 非水解性 占30~50% 离子态 土壤溶液中 2. 无机氮 吸附态 土壤胶体吸附 (1~2%) 固定态 2:1型粘土矿物固定 有机氮 无机氮 矿化作用 固定作用 三、土壤中氮的转化 (一)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氨化作用) 1. 定义: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 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 2. 过程: 有机氮 氨基酸 NH4+-N+有机酸 异养微生物 水解酶 氨化微生物 水解、氧化、还原、转位 3. 发生条件:各种条件下均可发生 最适条件:温度为20~30oC, 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60%, 土壤pH=7,C/N≤25:1 4. 结果:生成NH4+-N(有效化) (二)土壤粘土矿物对NH4+的固定 1. 定义 吸附固定:由于土壤粘土矿物表面所带负电荷而引起的对NH4+的吸附作用 晶格固定:NH4+进入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晶层间而被固定的作用 2. 过程 液相NH4+ 交换性NH4+ 固定态NH4+ 3. 结果:减缓NH4+的供应程度(暂时无效化) 吸附作用 固定作用 解吸作用 释放作用 (三)氨的挥发损失 1. 定义: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NH4+转化为NH3而挥发的过程 2. 过程: NH4+ NH3 + H+ 3. 影响因素:① pH值 NH3挥发 6 0.1% 7 1.0% 8 10.0% 9 50.0% OH- H+ ② 土壤CaCO3含量:呈正相关 ③ 温度:呈正相关 ④ 施肥深度:挥发量 表施深施 ⑤ 土壤水分含量 ⑥ 土壤中NH4+的含量 4. 结果:造成氮素损失(无效化) (四)硝化作用 1. 定义:在通气的条件下,土壤中的NH4+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 2. 过程: NH4++O2 NO2- + 4H+ 2NO2-+O2 2NO3- 3. 影响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反应、 土壤温度等 亚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最适条件:氨充足、通气良好、 pH6.5~7.5、25~30oC 4. 结果:形成NO3- -N 利:为喜硝植物提供氮素(有效化) 弊:淋失、发生反硝化作用(无效化) (五)硝酸还原作用 NO3- NH4+ 作用机理仍不清楚 嫌气条件 (硝酸还原酶) (六)无机氮的生物固定 1. 定义: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 2. 过程: 铵态氮 硝态氮 生物固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