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海赤潮高发区水色遥感算法及赤潮遥感监测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3-08-14约1.18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海赤潮高发区水色遥感算法及赤潮遥感监测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东海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区之一,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海的赤潮频发情况越来越严重。赤潮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和水产资源。因此,对东海赤潮的监测和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目前,遥感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是研究赤潮的一种有效手段。水色遥感能够提供全覆盖、多时相、高精度的水体信息,特别是可以快速、实时地掌握大面积海域海水色分布的变化,是遥感技术研究赤潮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东海赤潮高发区水色遥感算法的研究,并结合实地调查和现场监测,建立一套适用于东海赤潮监测的遥感算法和建立赤潮监测预警平台,以帮助提升东海赤潮监测预测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东海赤潮的管理和治理。 二、研究内容 1. 收集整理东海赤潮监测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建立与水色特征相关的赤潮分类指标体系。 2. 综合运用遥感、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手段,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进行时空尺度多层次的赤潮探测和监测。 3. 探究适合东海赤潮监测的水色遥感算法,比较不同算法的优缺点,确定最佳算法。 4. 根据各类赤潮对应的水色特征,建立相应的赤潮监测预警模型。 5. 基于赤潮监测和预警模型,建立东海赤潮监测及时预警平台。 三、研究方法 1. 获取东海赤潮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数据,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预处理。 2.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东海赤潮高发区的海表水温、色度、浊度、叶绿素a等水色参数,探索适合东海赤潮监测的水色遥感算法。 3. 建立赤潮监测预警模型,综合考虑赤潮分类指标、监测数据等因素,采用回归、分类算法等进行建模。 4. 建立东海赤潮监测及时预警平台,实现对赤潮监测数据、预警模型和相关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实时可视化。 四、研究预期成果 1. 建立东海赤潮监测及预警平台,提升东海赤潮监测预测的能力。 2. 确定适用于东海赤潮监测的水色遥感算法,并建立相应的赤潮分类预警模型。 3. 通过实地监测和分析,深入研究东海赤潮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建立赤潮预测模型,为实现对东海赤潮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 提供关于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和资源管理的参考和支持,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五、研究进度安排 1. 第一年:收集东海赤潮监测和调查数据,建立与水色特征相关的赤潮分类指标体系,初步探索适合东海赤潮监测的水色遥感算法。 2. 第二年: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东海赤潮高发区的水色参数数据,继续完善水色遥感算法,建立初步的赤潮监测预警模型。 3. 第三年:基于第二年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赤潮监测预警模型,建立东海赤潮监测及时预警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和推广。 4. 第四年: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准备答辩并提交论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