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江南的开发》教学课件32张.ppt

发布:2017-05-18约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包括 (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宋 建康 420年 齐 建康 西 魏 东 魏 梁 建康 陈 建康 史海拾贝 孙吴船队到夷洲(今台湾) 晋·陈寿著《三国志》 《三国志·吴志》关于卫温去台湾记载 三大石头城:①南京石头城(在江苏南京清凉山);②新疆石头城(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县);③辽阳石头城(在辽宁辽阳市东)。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2课 江南的开发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2.了解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方人口南迁及原因 3.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1、三国后期, 灭蜀, 年, 称帝,建立晋朝, 国灭亡。 年,西晋灭 ,统一南北, 后因 ,316年,被少数民族 所灭。 2、317年, 在 称帝,史称东晋。北方的十几政权连同西南的 ,历史叫做十六国。 4、 年,大将 灭东晋称帝,国号 ,继宋之后,南方又经历了 、 、 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统称为 。 3、从西晋中期开始,中原 ,江南地区 ,北方人口南迁。 自主学习: 魏 265 司马炎 魏 280 吴 政治迅速腐败 匈奴 司马睿 建康 成汉 420 刘裕 宋 齐 梁 陈 南朝 混乱 相对比较安定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西晋为什么那么快就灭亡了? 建康 观察: 北方十六国, 哪国没在北方 宋 420年 建康 齐 建康 西 魏 东 魏 梁 建康 陈 建康 南北朝政权的变化 东汉末年以来,政权更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这会产生什么影响? 人口南迁 三国两晋南北朝流动人口示意图 二、人口南迁 五胡内迁 北人南迁 益州 荆州 扬州 岭 南 闽 江 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北人南迁示意图 江南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三、江南的开发 南方的开发 南朝陶牛车   农业发展的原因;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加之社会相对安定,于是南方的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 农业发展的表现;南方人民利用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等优越自然条件,广种水稻,并推广种植原产北方的麦、豆等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太湖 鄱[pó]阳湖 洞庭湖   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周围湖田很多,这三个地区成为江南的粮仓。南朝时,农田普遍施用粪肥。 南方手工业有明显发展 织锦、制瓷、矿冶、造船等技术有很大提高。 东晋·青釉褐斑羊头壶 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东晋·青釉褐斑镂空薰 南朝·青釉刻花单柄壶 南朝·四双复系罐 南朝·青釉灯 南方的初步开发 促进南方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 建康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城市。 三国吴石头城遗址(今江苏南京清凉山) 三大石头城:①南京石头城(在江苏南京清凉山);②新疆石头城(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县);③辽阳石头城(在辽宁辽阳市东) 南京秦淮河今貌 秦淮河是东晋、南朝建康对外的交通要道。由苏、杭供应建康的粮食都由此运送。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想一想:《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史记》里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六朝古都是南京, 建业建康是古名。 孙吴东晋定都城, 宋齐梁陈都在此, 政治经济的中心。 城市繁荣商业兴, 江南开发是缩影, 繁荣昌盛到如今。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部门 三国时期 东晋、南朝时期 孙吴 蜀汉 农业 手工业 城市和商业 屯田垦荒、推广牛耕、稻田产量提高。 特产越布,丝织发展、青瓷精致、造船发达。 吴都建业(今南京) ①设堰官保护都江堰、屯田、栽桑养蚕; ②推广铁器牛耕开发南中。 设锦官管理蜀锦生产、在南中推广织锦技术。 蜀都成都 ①广种水稻、推广麦豆; ②开辟湖田、兴修水利; ③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成江南粮仓; ④成都平原农业有了新发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