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doc

发布:2018-03-10约2.7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计划课时 累计课时 第八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异域风情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2.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4.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31个,会写17个。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教育。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巴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最后一单元,对学生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要加以巩固和复习。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 3、认识本课3个生字,抄写课文中描写花买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 课前准备: 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简介哥根廷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画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花之“真切”?德国人爱花仅在于此吗?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画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