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学活动生活化.doc

发布:2016-12-25约1.86万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学活动生活化 这学期参加了幼教中心成立的数学组,每周进行一次培训,其中看到了上海一些特级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加上个别化学习的研讨和《指南》科学领域的学习,让我对数学活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 数学活动生活化。 还记得上个月的一次网络研修中,大家都谈到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但是数学活动呢?可能一看到数学,大家更多想到的是数字、加减乘除、各种计算等,并没有那么深远的思考。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为什么数学归属于五大领域中的科学领域?既然属于科学领域,那它必然也是遵循科学活动的一般特性,比如,同样也是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 同样,上海特级教师展示的几节活动,取材来源于生活,用游戏的形式开展,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注重将知识经验迁移,最终服务于生活。比如种花生的分合与组成、剪刀石头布等。 最近个别化学习材料的研讨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区材料的投入,全都是围绕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来开展, 比如送奶工、调查和统计生日、有规律晾衣服、请客吃饭中人数与菜数物对应,等等,这些内容全部围绕生活实践,将数学的知识隐含其中,以后的生活中就自然而然地会迁移运用了,我想,也许这才是数学教育的一个出发点和宗旨。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复习教案与教材分析 整体内容分布: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1.分数乘法 统计――扇形统计图。2.分数除法 数学思想方法。3.百分数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空间与图形 综合应用。1.位置 1.确定起跑线 2.圆 2.合理存款 第一单元 位置 一、教学内容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编排特点 1.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教材在编排上不但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了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 例如,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并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又如,练习一中的第6、7题,联系图形的平移及方位的知识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有定综合性的问题,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体会这些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2.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材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生活情境。例如,联系国际象棋的棋盘,让学生确定棋子的位置;通过呈现地图册中的某一页,让学生了解在地图册中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的位置。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共安排2个例题。 例1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例2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例1。 编排思想: 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通过让学生找出坐在第二列、第三行的张亮同学,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又给出了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建议: 要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 要使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2.例2。 编排思想: 教材通过呈现在动物园示意图上确定各场馆位置的情景,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 通过给出用数对表示大门的位置,及让学生找出其他场馆的位置,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让学生应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表示另外3个场馆的位置,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教学建议: 让学生观察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再让学生根据数对在方格纸上标出一些场馆的位置,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内化成能力的目的。 3.练习一。 第2题和第3题,都是选择生活实际中的素材,使学生体会数对思想在现实生活的应用,进而能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作出解释。 第4题和第5题,都是结合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