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第六章 利润分配与股利政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利润分配与股利政策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与分配程序 一、利润的构成 在我国,利润多指企业的利润总额,即企业的税前利润,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分构成。在国外,利润多指税后净利润。 (一)企业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其中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从事基本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利润,是营业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工业企业来说,其主营业务利润即产品销售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产品销售净收入-产品销售成本 -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净收入=产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 -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产品销售成本指已出售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 产品销售费用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应由企业负担的各项费用及专设销售机构的经营费用。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资源税、教育费附加等。 其他业务利润是企业从事基本生产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工业企业的其他业务利润即其他销售利润,包括材料销售、固定资产出租、外购商品销售、无形资产转让等取得的利润。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 -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措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等。 (二)投资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收益扣除对外投资损失后的净额。其中对外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投资到期收回前中途转让取得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等。 对外投资损失包括对外投资到期收回或中如转让取得款项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减少的净资产中所分担的数额。 投资净收益=对外投资收益-对外投资损失 (三)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和出售净收益,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教育附加费返还款,物资及现金溢余。 营业外支出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季节性和非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违约金等。 (四)净利润 净利润是税前利润减去公司所的税后的净额,是属于企业所有者的投资收益。 二、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一)利润分配程序 根据我国《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企业利润首先应按照国家规定作相应的调整,增减有关收支项目,然后依法交纳所得税。税后利润除另有规定外,应按下列顺序分配: 1、弥补被没收的财产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2、弥补超过用税前利润抵补期限、需用税后利润弥补的亏损。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本50%时,可以不再提取。 4、提取公益金。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支出。 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二)税前调整项目 (三)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 第二节 利润分配与公司价值 影响公司利润分配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利润分配是否会影响公司的价值? 一、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司筹资 税后利润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内部资金来源,企业的利润分配决策实质上是企业要不要将,或者将多少税后利润用于再投资的问题。由于企业内部资金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不变,所须使用的资金即定的前提下,企业将较多的内部资金用于向股东分配,就必须在外部筹措较多的资金以保证投资资金的需求。因此,企业的利润分配决策是企业筹资决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股利分配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论—MM理论的无税模型 MM理论的无税模型认为,在给定企业投资决策的情况下,股利支付率是一个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它不影响股东财富,因为企业价值由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决定。即企业价值与投资决策有关,而与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基于以下的假设: (1)没有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2)没有股票的发行成本与交易成本。 (3)投资者对投资收益与资本利得收益具有同样的偏好。 (4)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分配方案无关。 (5)投资者与公司管理人员对企业未来的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