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三单元复习_图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史海拾贝 历史探究】 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德意志)联邦政府是不踯躅地和完全同意准备与之合作……对于法德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 ——《阿登纳回忆录》 (2)根据上述文字材料,你认为法国与联邦德国在当时有何共同愿望?20世纪6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欧洲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以史为鉴 历史感悟】 (3)从法德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有哪些?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通过图一中的关键信息“1914年”等可判断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通过图二中的关键信息“法西斯国家”等可判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位于法国,可轻松判断对应B处。第(2)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建立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等可判断共同愿望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加强经济合作,防止战争爆发。法德和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欧洲走向联合。第(3)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法德由过去的“世仇”走向联合,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双方均从中获利可得到的启示有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等。 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 【答案速填】A:杜鲁门主义 B:赫鲁晓夫改革? C:日本 D:纳米比亚独立 战后初期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对抗的两极格局,经过40多年的发展演变,到20世纪90年代初最终瓦解。 1.美苏“冷战”: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建立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2.经济发展:在两极格局下,各国都致力于发展经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经过战后的重建和调整,西欧各国逐渐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日本则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和东欧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但始终没有摆脱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 3.民族解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亚洲国家典型的印度获得独立后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非洲国家也纷纷独立,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拉美国家开展了反对美国控制、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标志类 1.“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北约组织、华约组织的建立。 3.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 二、之最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军事实力上居于世界第一位的国家 ——美国。 2.称雄于世界电影王国——美国的好莱坞。 3.第一个冲击斯大林模式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4.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洲联盟。(1993年成立) 5.20世纪70年代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 国——日本。 6.美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古巴。 专题一 美苏两极格局 【线索图解】 【历史启示】 美苏两极格局曾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加剧了地区的动荡紧张和局势的复杂,影响了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冷战”思维对国际关系产生恶劣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的激化、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 【感知中考】 1.(2015·黔东南中考)“冷战”(Cold War)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辨析能力。A揭开了“冷战”的序幕,B为“冷战”在政治方面的表现,也是“冷战”开始的标志。C为“冷战”在军事方面的表现。D为“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2.(2015·莱芜学业考)“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为此,美国 (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推行杜鲁门主义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推动欧洲走向联合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理解题干材料,可以判断出指的是美国援助欧洲复兴,为此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3.(2015·黄石学业考)“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下列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是 (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朝鲜战争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