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工艺规程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2006年11月1日颁布执行
第一版 主题: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第 次修改
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施加胶粘剂、制成密度在450~88Kg/m3范围的板材称为中密度纤维板。
工艺流程图:
截断 磁选
↗ ↘ ↓
木料 → 削片 → 木片贮存 → 木片蒸煮→热磨→施胶→施蜡→纤维干燥→
纤维贮存→ 铺装成型 →扫平→皮带秤称重→板坯连续预压→ 板坯齐边 →
纤维回收 板坯横截 → 同步运输→ 一号加速运输 → 二至五号加速运输→小车装板→
废板坯回收
热压→ 卸板→ 翻板冷却 →中间堆垛 → 粗 砂 → 精砂→纵横裁边→检验
分等→入库 木粉回收利用 热能
木片制备工段
木料贮存→削片→木片贮存
1、原料:木质纤维原料,包括采伐剩余物(小径材、枝桠、薪炭材)、造材剩余物(截头)、加工剩余物(板皮、木芯、碎单板及其他下脚料)、以及回收的废旧木材等,要求木材密度在0.4-0.6g/cm3之间,PH=4.0-6.50之间。
常见不能用的树种有: 大叶桉(胶树)、柠檬桉、相思树、鸭脚木、木麻王等。
2、原料贮存场地应平坦,并且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原料堆垛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保证原料的良好通风与干燥。为了装卸方便,人工搬运的原料堆高度在2.0-2.5m之间,由机械搬运,允许料堆高度达10m以上。
3、木料进入削片机前要求清除上面铁质等杂物,以免损坏刀片。进鼓式削片机的原料尺寸:直径或厚度小于160mm。弯曲太大的和超过要求尺寸的木料,应从弯曲处截断或改小符合要求后再进削片机。
4、鼓式削片机的两片飞刀的伸出量应相同,以保证飞刀与底刀的距离相一致,飞刀与底刀之间的距离保证在0.8-1.0mm。加工较厚的厚料时,可将飞刀与底刀的距离适当调大些(1-2mm)。
5、刀片要经常更换和研磨,以保持刃口锋利,在正常情况下,飞刀每切削8h应换一次,底刀每30天更换一次。
6、合格木片尺寸规格:长度16-30mm,宽度15-25mm,厚度3-5mm要求木片大小均匀,切口匀整、光滑、无毛刺,木片外形呈棱型。
7、木片组成要求:
木片类型 木片长度(mm) 组 成(%)
大型木片 40 不超过5
标准木片 16~40 不少于75
小型木片 6~15 不多于15
碎 木 片 ≤5 不多于5
8、木片经运输机送入木片料仓贮存,以保证生产的连续化,要求经常清理料仓死角的木片及螺旋口外面的木片。
9、木片进入预热料仓前设有磁选装置。要求每次停机时清理磁选器上的金属异物。
10、预热料仓属圆柱锥体型,出口采用振动器出料。生产过程中根据负荷情况按动“振动”按钮,避免仓内木片“搭桥”。
11、各种原料,如针叶材与阔叶材、幼龄材与成熟材、树枝与树干、边材与心材等的木片应合理搭配,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12、原料进场分区堆放,先进先用。
纤维制备工段
木片螺旋进料→木塞→木片蒸煮→螺旋送料→施蜡→热磨→施胶→纤维干燥→纤维风送
1、木片从预热料仓出来进入小料斗经进料螺旋送进垂直蒸煮缸。进料螺旋段外径呈圆锥状,木片在此段压缩比为1.2:1-1.5:1之间,此时形成木塞,木塞顶开防反喷装置锥形止回阀,而止回阀的锥形头则同时把木塞破碎,使之落入垂直蒸煮缸内,防反喷缸压缩空气压力约0.2-0.5Mpa。
2、木片蒸煮的目的:提高纤维塑性,并水解纤维素,使纤维易于分离,减少能耗,木片蒸煮压力0.6-0.85Mpa,蒸煮温度160-180℃,蒸煮时间3-5mi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