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华文学数位典藏中心112.PDF

发布:2017-08-02约4.9万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方 路散文選 85 方 路散文選(2000-04 ) 【導讀】 方路,原名李成友(1964- ),祖籍廣東普寧。檳城大山腳日新 獨中畢業後 ,赴台灣就讀屏東技術學院。現任 《星洲日報》高級記 者。 方路從一九九二年起發表作品,曾獲南大微型小說第一名、砂 拉越星座詩社徵詩比賽第二名、潮青文學獎、花蹤文學獎散文佳作。 著有散文集《單向道》(吉隆坡:有人,2005 )詩文集《魚》、 (1999)、 詩集《傷心的隱喻》 (2004 )、微型小說集《輓歌》 (2006 )。本 卷所選的五篇散文,皆出自 《單向道》一書。     方路認為散文是記述作者最深切的觸動,作者是時光中的工   匠,設法以文字把流逝的光影雕刻成具體畫面,而且準備鑄製成永     恆。而原鄉對他來說,仍潛藏著很濃的磁場,回到原址,一景一物,   皆有感觸。這個故鄉成就了他的文字。    座落在檳城大山腳的故鄉,並沒有為方路留下美好的記憶,憂    心 傷的氛圍經常籠罩著他的敘述。鍾怡雯認為方路的散文和詩的主軸    中 通常不是事件,而是高密度的情感,死亡和離別,物傷其類是他最    藏 常處理的主題。方路反覆書寫死亡、貧窮、病痛、對文學單純的追   典 求,這些「事件」全都被壓縮在憂傷的「情緒」裡,事件是背景,    位 情緒是核心,抽象的抒情營造出低迷的氛圍,雨則成為方路  反覆出 數   現的主意象。實際上,雨在方路筆下並非單純的景,而是情感的外  學     文 華 馬 86 馬華散文史讀本1957-2007 [卷三] 化,即情之所托,正如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沉浸在雨 水或淚水裡的魚──感傷主義者方路〉( 2006 )) 作為散文集書名的 〈單向道 〉(2000 ),則表現出 方路典型的敘 事節奏:緩慢。類似楊牧的緩慢。思緒和鏡頭是同步的,受到鏡頭 推移速度 (也是憂傷應有的速度)的影響,思緒/敘事的內容變得 很細微,許多在日常不會特別注意的事物,因而被網羅進來,於是 產生大量的細節 ,把記憶和現實填得滿滿。這種微觀的筆法在 〈鄉 關有雨 〉(2000 )起了很大的作用,文本中的廟宇、 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