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在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导语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营造现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教材背景材料,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关键字: 信息技术;政治教学;现实情景;背景材料;生活画面
思想政治课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当教育正在探索21世纪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时,信息技术不但急剧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在各方面为教育上的革新准备着条件.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它能通过多种感官,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重要课题。对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突破时空限制,优化教学过程。
采用多媒体辅助政治课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动态视频、动画、照片、声音等展示教学内容,化解教学中的疑点难点。随着多媒体网络的运用,各种政治信息资源源源不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使课堂节奏加快,内容丰富,密度增加,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教师教学,能优化的环节已被优化,需书写的材料已被其所代替,如板书设计、归纳小结、出示练习题等等。这样,即可减轻师生负担,又可提高效率,教师就有足够的精力放在备学生、备教法上面,随时改变引导方式,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其效果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授课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优化导语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
导语是上好课的前奏,对学生起着定向引导的作用。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可以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如讲《城乡差异》一课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城市和农村的视频。然后提问,你去过哪些城市?城市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这样导入新课,即创设了教学情景,又提出了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积极的参与讨论、学习。
三、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营造现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现实生活情景,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形象化,不仅能给学生真实感人的美育,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时政材料,将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便会对教学起着非常直观的推动作用。
四、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教材背景材料,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政治课的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加进更多的直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形象生动、看得见、摸得到的感性材料,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快地理解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正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内心学习兴趣的。在讲《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用多媒体播放“劣质奶粉事件”和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的产品,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分析原因。学生被这些社会热点所吸引,增强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度,品尝到了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喜悦。在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时,结合政协和人大开会时的报道及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我国多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政治协商制度,从而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五、补充材料,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拓展学生的视野
初中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一边听一边看,但教材上有些内容却较抽象、笼统。如果教师只照本宣科,势必枯燥无味,效果不佳。所以在不影响教授难点、重点内容的同时,可以通过网上收集一些现实生活中影响较大的典型事例,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引人。在学习继承法时,可准备案例,用投影、放录像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分析继承的顺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及遗嘱和遗赠的区别。在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时,让学生列举自己及家人在买东西时权益受到侵害的实例,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
六、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实际生活画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一个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