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八线性离散控制系统(修改版).ppt

发布:2017-06-11约3.27千字共1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华南理工大学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第八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版本2.0 2011年6月主编修改版;第八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8.1 概述;8.1 概述;8.1 概述;8.1 概述;8.1 概述;;8.1 概述;8.1 概述;8.1 概述;8.1 概述;8.2 信号采样与保持;8.2 信号采样与保持;8.2 信号采样与保持;8.2 信号采样与保持;8.2 信号采样与保持;8.2 信号采样与保持;8.2 信号采样与保持;8.2 信号采样与保持;8.2 信号采样与保持;8.2 信号采样与保持;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由定义 ,得 对等号两端求z反变换可得差分方程为;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5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8.5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8.5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8.5 离散控制系统的 动态性能分析;8.5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8.5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8.5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8.5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8.5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8.5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8.5 ???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8.5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设单位反馈的偏差采样系统如图8-28所示,偏差采样信号和系统的偏差脉冲传递函数分别为 若闭环系统稳定,根据式(8-52),系统稳态误差为;8.6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8.6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8.6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8.6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8.6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8.7 离散控制系统的最少拍校正 ;8.7 离散控制系统的最少拍校正;由式(8-61)知,为使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TE(z)应包含因式 ,设;8.7 离散控制系统的最少拍校正;8.7 离散控制系统的最少拍校正;8.7 离散控制系统的最少拍校正;8.7 离散控制系统的最少拍校正;8.7 离散控制系统的最少拍校正;8.8 利用MATLAB辅助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和校正 ;8.8 利用MATLAB辅助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和校正;;(3)求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最大超调量、调节时间; ;(4)将采样时间改为Ts=1s,重复问题(1)和(2)。 ;例8-25 将图8-32所示系统的采样周期改为Ts=0.5秒,并令开环传递系数可调,如图8-34所示,试求:;画出系统根轨迹:;用鼠标分别圈定根轨迹与实轴分离点附近区域、根轨迹与等0.707阻尼系数线交点附近区域及根轨迹与单位圆交点附近区域,放大可得图8-36和图8-37。 ;以鼠标点击根轨迹与单位圆的交点处,可知相应Kg=0.473,(K=4.44)时,根轨迹与单位圆相交,交点处位置约为0.563?0.826j(见图8-37)。 因此,当0.2206K4.44时,闭环系统极点落于单位圆内的一、四象限,因此,其阶跃响应的瞬态分量为振荡衰减脉冲序列;且因离原点均较远,故振荡衰减较慢。 当K继续增大到K?4.44时,闭环系统阶跃响应出现等幅或发散振荡,系统不稳定。;(2)估计当系统阶跃响应超调量为?%=4.3时参数K的取值大小。;(3)仿真检验(2)的估计结果,并确定相应的调节时间。;运行结果表明,超调量稍大于期望值,其原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