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第 PAGE 32 页 凤国顺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共分为13个专题。其中经济常识部分为5个专题,哲学常识部分为4个专题;政治常识部分为4个专题。
经济常识
高中经济常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主要讲述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经济理论(1、2课);二是市场经济活动(3~7课国内市场经济活动,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第8课对外经济活动)。经济理论具有普遍性,具有对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市场经济活动证明并表现了经济规律和共性。
经济常识的第二轮复习既按照经济理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对外经济五个专题来进行。
市场调节价值规律
市场调节
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国内市场经济
宏观调控
生产领域
三大产业
企业
劳动者
分配领域
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税收
银行和储蓄者
交换领域
商品服务市场
消费领域
消费者
国际市场、对外贸易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专题一 经济理论(1、2课)
一、知识网络:
表一:(第一课: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商
商
品
价值
质
量
表现:交换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
货币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
表现形式
作用
商品经济
使用价值
纸币
通货膨胀
表二:(第二课)
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
经济
基本特征
弱点缺陷
宏观调控
目标
手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
二、重难点分析
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基本属性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3)作为商品,它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人会要的;它的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如果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就不可能成为商品。
(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无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可能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可能是商品,可能有价值;无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一定没有价值。作为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的价值量
3.货币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2)纸币只按照它所代表的货币量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本身没有价值。
(3)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1 \* GB3 ①通货膨胀: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第一,纸币发行量过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第二,纸币流通周转速度加快。(在某一特定的时期,由于担心涨价,人们把手中的货币尽快出手抢购,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
影响:通货膨胀会使价格信息失真,搞乱社会经济,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危害极大。
对策: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D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 2 \* GB3 ②通货紧缩:它是指由商品和劳务总需求小于部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与通货膨胀现象正好相反。
其危害是:第一,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第二,强化居民的“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第三,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来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扩大内需)。第一,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投资,增加货币的供应量;第二,鼓励消费,加快货币周转速度;第三,发行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第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吸引社会消费,减少产品的积压。
4.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价值量意义:商品的价格逐渐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
意义:商品的价格逐渐降低
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改进技术个t〈社t
改进技术
个t〈社t 盈利
个别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
动时间
价值规律作用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作用
价值规律
提高生产率
改善经营管理个t
改善经营管理
个t〉社t 亏本
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调节生产资料
劳动力在各生
产部门的分配
优胜劣汰
条件不同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