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 预防控制指南 肥胖程度的分类 肥胖的流行特点(WHO)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18岁以上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2.8%和7.1% 大城市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0.0%和12.3% 儿童肥胖率已达8.1% 肥胖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和社会因素:进食过量 体力活动过少 超重、肥胖与其相关疾病 心血管危险因素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脏病 胆石症 激素分泌异常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中风 糖尿病 骨关节炎 癌肿 超重、肥胖与其相关疾病 肥胖症的干预——原则 干预策略与措施 一般人群的普遍性干预 高危人群的选择性干预 对肥胖症和伴有并发症患者的针对性干预 一般人群的普遍性干预 群体预防 监测和控制超重 预防肥胖发展 积极做好宣传教育 注意膳食平衡,防止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 多进行中、低强度的体力活动 定期检查肥胖相关疾病的指标,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高危人群的选择性干预 高危因素:存在肥胖家族史 有肥胖相关性疾病 膳食不平衡 体力活动少等 重点预防肥胖程度进一步加重,预防出现与肥胖相关的并发症 措施:改变高危人群的知识、观念、态度和行为 通过对学校、社团、工作场所人群的筛查发现高危个体 强调对高危个体监测体重和对肥胖患者进行管理的重要性 对肥胖症和伴有并发症患者的针对性干预 对已有超重/肥胖/肥胖相关疾病的高危个体: 预防其体重进一步增长,最好使体重有所降低 对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疾病管理 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肥胖可能进一步加重疾病危险性的认识 肥胖症防治流程 高危个体的处理 合理安排饮食 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 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饮食 减重膳食构成的基本原则: 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含复杂碳水化合物(如谷类) 蛋白质 15%?20% 碳水化合物 60%?65% 脂肪 25% 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 饮食 建议采用中等降低能量的摄入并积极参加体力活动的做法,使体重逐渐缓慢地降低到目标水平 每天膳食中的热量比原来日常水平减少约1/3,这是达到每周能降低体重0.5 公斤的目标的一个重要步骤 低能量减重膳食一般设计为女性1000?1200 千卡/天,男性1200?1600 千卡/天,或比原来习惯摄入的能量低300?500千卡 饮食 几种主要食物类的能量和产能营养素 运动 提倡采用有氧运动 如:走路、骑车、爬山、打球、慢跑、跳舞、 游泳、划船、滑冰、滑雪及舞蹈等 运动 运动 中等强度运动消耗的能量:男 4.8?7.0千卡/分钟 女 3.3?5.1千卡/分钟 低强度活动:男 1.9?4.6千卡/分钟 女 1.4?3.2 千卡/分钟 如用心率来大致区分,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量时的心率为100?120 次/分钟,低强度活动时则为80?100 次/分钟 运动 体力活动的量和时间应按减体重目标计算 计划在1 个月内减重4 公斤,即每周减重1 公斤,则需每天亏 空能量约1100 千卡,其中通过增加运动量以消耗550 千卡, 即每天需要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2 小时,或低强度体力活动 3?4 小时 计划在1 个月内减重3 公斤,则每周减重0.75 公斤,即每天需 要亏空能量约800 千卡,其中通过运动增加消耗400 千卡, 每天需要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1.5?2 小时,或低强度体力活 动2.5?3.5 小时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