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强夯施工技术交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兰州北环东线BHD-4标 施工单位:江西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工程名称 路基工程 交底卡编号 施工部位 起点路基段 施工内容 路基强夯 技术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东段工程第Ⅳ合同段,施工范围为K27+165.205-K28+400,全长1.235K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60km/h,双向6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29m,设计荷载为城A级,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
本合同段主要由K27+165.205-K27+516.2(ZK27+165.205-ZK27+514.9)段路基土石方工程、K27+516.2-K27+759.2(ZK27+514.9-ZK27+759.9)段枣树沟大桥、K27+760-K28+163(ZK27+761-ZK28+139)段白石头隧道、K28+163-K28+400(ZK28+139-ZK28+400)段路基土石方工程以及4道钢筋砼箱形涵组成。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本合同段共有三个段落需进行强夯处理,面积共计39290m2。其中K27+210-K27+516.2段设计六个强夯作业面,K28+163-K28+400及ZK28+238-ZK28+379.63段设两个强夯作业面。地基土属于Ⅳ级湿陷性黄土。
二、设计参数
强夯处理时,遵循以下设计要求:
1、强夯设计单位夯击能暂定为2500KN·m;
2、对路堤基底及两侧坡脚外不小于3m(无边沟时)或边沟外1m范围进行强夯;
3、强夯处理的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5m,强夯夯击遍数为3遍,前两遍点夯间距为2D(D为夯锤直径,本工程采用夯锤直径为200cm),交错正方形布置,锤印搭接为1/4D;
4、前两遍每遍8-10击(暂定),单点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③不应出现夯坑过深而提锤困难的现象;
第3遍为满夯,满夯夯击能为600KN·m,每遍2击。
6、强夯最佳含水量须根据试验报告取值。
三、施工准备
(一)设备准备
1、夯锤:本工程选用弹性模量高的圆柱形钢制夯锤,夯锤底部设置4~6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减小起锤时坑底吸力,排气孔直径为25~30cm。
2、起重机械:采用起重能力55吨的复缆(利用滑轮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配有辅助门架等缓冲消能支撑构造,以防止夯击时吊臂过大振动、后仰,发生安全事故。
3、自动脱钩装置:若选用复缆起重机时应配有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起重机最大提升高度大于10m。
4、铲车、挖掘机、20吨压路机:用作回填、整平夯坑、作地锚用及碾压。
5、检测设备: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6、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钢卷尺、标尺。
(二)劳动力准备
强夯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机械作业为主,杂工辅助。因此对劳动人员数量需求不是很大。单机单班劳动力如下:起重机司机2名,起重挂钩工2名,测量、记录人员3名,现场管理人员1名。
(三)技术准备
1、熟悉施工场地的地质资料、设计施工图、强夯平面布置图、设计强夯施工参数。
2、按照设计要求的强夯处理范围画强夯平面布置图,并在图上标明各夯击点编号。
3、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进行短期技术培训。
4、进行测量交底,准备现场测量记录表格。
四、试夯及参数确定
强夯施工参数根据本工程填筑材料情况结合设计要求确定。强夯施工前,在现场试夯,待试夯结束一到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1、试夯确定夯击遍数及距离建筑物安全距离,然后在进行大范围夯击。
2、试夯时应选择一个工程范围内区域,表面应平整。
3、按设计的夯点排列方式及间距,实地放出该范围的夯击点并测量场地标高,然后根据设计夯击参数进行试夯,记录夯沉量。
4、夯完一遍后,测量夯击标高,若第一遍夯击的夯沉量大于5cm,则进行第二遍夯击,记录第二遍夯击的夯沉量,并测量第二遍夯击面标高;若第二遍夯击的夯沉量小于5cm,则该场地可仅夯击一遍;若第二遍夯击的夯沉量大于5cm,则进行第三遍夯击,记录相应的夯沉量及测量第三遍夯击后的夯击标高,若第三遍夯击的夯沉量小于5cm,则该场地夯击二遍即可;以此类推,确定适宜的夯击能、夯击遍数、夯点击数、最优含水量及距建筑物安全距离等工艺参数。
五、施工方法
1、平整场地,施工放样,布置夯击点。各夯击点用红绳绑小石块放置与夯点的中心位置即可。
2、夯机就位,用50米尺量吊绳长度,按照起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