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教案[1].docx

发布:2025-03-22约4.96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

-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如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实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氧气的制取、收集及性质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2.教学难点

-规范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误差的分析。

-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原理和操作要点等。

2.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结果和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初三化学化学实验。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常见化学实验仪器

-利用多媒体展示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图片,如试管、烧杯、酒精灯、量筒、滴管、漏斗、玻璃棒等,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重点讲解一些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如酒精灯的使用(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等。

2.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药品的取用

-讲解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固体药品通常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取用;液体药品取用较多时可直接倾倒,取用少量时用滴管吸取。

-强调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物质的加热

-介绍给物质加热的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等)及加热方法。

-讲解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和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如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等。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演示仪器连接的方法和顺序,如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等,强调连接时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避免玻璃管折断伤人。

-讲解仪器洗涤的方法和标准,洗净的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氧气的制取

-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以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例进行演示实验。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塞好带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

-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讲解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要点(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收集满后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