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专题06 水体运动与环境、人类-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
重难点专题06水体运动与环境、人类
目录
TOC\o1-2\n\h\u命题趋势解读
核心知识脉络
命题点技巧点拨
重难点01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
重难点02河水补给、河流(湖泊)特征、流域开发与整治
重难点03海洋水性质、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
易混易错总结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60分钟)
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
三年考情分析
2025考向预测
2024上海卷T18、T21、T22、T25、T26-31:水能,冰川,河水补给,潮汐,海水盐度,咸潮,水资源
2023上海卷T12、T13、T16:潮汐,洋流,河水补给
2022上海卷T4、T7、T8、T22、T27、T28:河水补给,水循环,洋流,河流运输,缺水
考点预测:上海卷在各类水体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需继续关注某区域陆地水相互关系、影响因素、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需关注海洋水运动状况、影响因素与海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考法预测:2025年题目仍然要求学生阅读流域地理情境的图文信息,从运用地理环境整理性原理,考查陆地水体关系及其变化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对流域内“水”进行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试题提供某一海域,或沿海区域的地理情境的图文信息,要求学生分析海水性质、海水运动及其与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分析影响因素、对人类发展海洋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海洋灾害、海洋环境问题的对策。试题数量3-8题,分数占比6-20%。
重难点01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
一.水循环主要环节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因水体运动异常产生的问题
例如: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沼泽、旱、涝、缺水、断流、盐碱化”等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水循环原理
城市内涝
①多,④⑤少
洪涝
①②多,④少
沼泽
③④⑤少
干旱
①少,③多
缺水
①②少,④多
土壤盐碱化
①少,③多
时令河断流
①②少,③④⑤多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
影响表现
有利影响
修建水库
①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缓解旱灾、涝灾;
②水面的扩大,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
③水面的扩大,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调节气候。
跨流域调水
①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缓解输入区水资源紧张状况;
②水面扩大,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调节气候。
植树造林
保护湿地
涵养水源,降低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幅度,缓解旱涝灾害
不利影响
破坏地表植被
①减少植物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气候恶化;
②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
①减少湖泊蓄水量,削弱其蓄洪、抗旱能力;
②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
①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造成城市内涝;
②使地面蒸发量减少,出现“城市干岛”
用水过多
①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②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
污水排放过多
农田污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导致水污染
典型例题
1.长江的正源——沱沱河
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是世界第三大河,它的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冬峰,山峰下多条现代冰川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冰川水,孕育出了长江的正源——沱沱河。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我国中部,东流入海。下图示意长江流域。
(1)沱沱河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2)长江源头河段水循环最旺盛的季节是,说明判断理由。
(3)说出与长江源头河段相比,下游河段水循环环节的差异性。
【答案】(1)地表径流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
(2)夏季夏季长江源头降水相对较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较多,地表径流量较大;河流下渗量较大;气温高,河流的蒸发量较大;夏季水热状况好,植物生长旺盛,植物蒸腾多,因此水循环最旺盛。
(3)长江下游河段地表径流大、下渗量大、降水量大、蒸发量大、水汽输送量大。
【解析】(1)图文材料显示长江的正源是沱沱河,沱沱河属于地表径流。长江最终注入东海,沱沱河参与的水循环涉及到了海洋,属于海陆间循环,沱沱河又位于内陆,故也参与陆地内循环。
(2)结合所学知识,水循环涉及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环节。水循环旺盛,即各个环节的量大。长江源头地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较多,地表径流量较大;夏季冻土融化,河流下渗量较大;夏季气温高,水面蒸发量大,降水相对较多;夏季水热状况好,植被覆盖率较高,植物蒸腾多,因此水循环最旺盛。
(3)结合所学知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