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三、下人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自主性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
实验教师 张华春
全册方案
本册实验教材教学编排和处理上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这一册教材包括10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可分四个模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期中数与代数里面又分为数与计算和量与计量,数与计算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加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和分数的初步认识。量与计量包括测量和时、分、秒。空间与图形有四边形;统计与概率有可能性;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排列、组合)。
一、数与代数模块:
1、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2)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4)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知识要点:
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在这一单元里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3、学习步骤与方法
本学习领域的计算教学,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应道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标准》提倡数学计算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量与计量着领域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验。
4、本学习领域共安排了42课时。
二、空间与图形
1、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2、知识要点
本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学习方法与步骤
采取感知……探索……归纳的学习步骤,教材安排的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感知是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感受和认知;探究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发的有一定层次的探讨活动;归纳是对学习材料给出有结论的描述。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4、课时安排:
本学习领域共安排了10课时
三、统计与概率
1、学习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2、知识要点:
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新的观念、理解新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