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应用统计学实验报告.doc

发布:2016-11-26约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应用统计学》 实 验 报 告 班级:管121班 姓名: 学号: 北京建筑大学 2015年01月 实验1 描述统计 3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3 二、实验原理 3 三、实验步骤 3 3 2.描述统计(Descriptives) 8 实验2 统计推断 1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1 二、实验原理 11 三、实验演示内容与步骤 11 1.单个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12 2.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 14 4.两独立样本的假设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 17 5.配对样本T检验 19 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统计分析的目的在于研究总体特征。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能够得到的往往只能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观察对象,他们构成了样本,只有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我们才能对总体的实际情况作出可能的推断。因此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做好这一步是进行正确统计推断的先决条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大致了解数据的分布类型和特点、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或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探索性分析(包括检查数据是否有错误,对数据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初步观察)。 二、实验原理 描述统计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它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显示,对数据中有用信息的提取和分析,通常用一些描述统计量来进行分析。 集中趋势的特征值: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其中均数适用于正态分布和对称分布资料,中位数适用于所有分布类型的资料。 离散趋势的特征值:全距、内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标准误、离散系数等。其中标准差、方差适用于正态分布资料,标准误实际上反映了样本均数的波动程度。 分布特征值:偏态系数、峰度系数、他们反映了数据偏离正态分布的程度。 三、实验步骤 1.频数分析(Frequencies) 实验数据1:表2.7为某班级16位学生的身高数据,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并对实验报告作出说明。 表2.7 某班16位学生的身高数据 学号 性别 身高(cm) 学号 性别 身高(cm) 1 M 170 9 M 150 2 F 173 10 M 157 3 F 169 11 F 177 4 M 155 12 M 160 5 F 174 13 F 169 6 F 178 14 M 154 7 M 156 15 F 172 8 F 171 16 F 180 基本统计分析往往从频数分析开始。通过频数分析能够了解变量取值的状况,对把握数据的分布特征是非常有用的。比如,在某项调查中,想要知道被调查者的性别分布状况。频数分析的第一个基本任务是编制频数分布表。SPSS中的频数分布表包括的内容有: (1)频数(Frequency)即变量值落在某个区间中的次数。 (2)百分比(Percent)即各频数占总样本数的百分比。 (3)有效百分比(Valid Percent)即各频数占有效样本数的百分比。这里有效样本数=总样本-缺失样本数。 (4)累计百分比(Cumulative Percent)即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的结果。最终取值为百分之百。 频数分析的第二个基本任务是绘制统计图。统计图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数据刻画方式,能够非常清晰直观地展示变量的取值状况。频数分析中常用的统计图包括:条形图,饼图,直方图等。 频数分析的应用步骤: 在SPSS中的频数分析的实现步骤如下: 选择菜单“【文件】—【打开】—【数据】”在对话框中的文件类型选项中选择所有文件,找到需要分析的数据文件“SPSS数据/学生身高数据.xls”,然后选择“打开”。如图1.1所示。 图2.1 打开数据 选择菜单“【分析】—【描述统计】—【频率】”。如图2.2所示 图2.2 频率 确定所要分析的变量,例如身高。在变量选择确定之后,在同一窗口上,点击“统计量”按钮,打开统计量对话框,如下图2.3所示,选择统计输出选项。 图2.3 统计量子对话框 表2.1 描述性统计量 统计量 身高(cm) N 有效 16 缺失 0 身高(cm)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150 1 6.3 6.3 6.3 154 1 6.3 6.3 12.5 155 1 6.3 6.3 18.8 156 1 6.3 6.3 25.0 157 1 6.3 6.3 31.3 160 1 6.3 6.3 37.5 169 2 12.5 12.5 50.0 170 1 6.3 6.3 56.3 171 1 6.3 6.3 62.5 172 1 6.3 6.3 68.8 173 1 6.3 6.3 75.0 174 1 6.3 6.3 81.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