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pdf
;
水体富营养化
王立和
摘要: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现象,它通常是指湖泊、水库等封闭水体以
及某些河流水体内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本
文将从水体富营养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水体富营养
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富营养化来源危害治理措施
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某些特征性
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生产能力
提高,使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藻类、浮游生物、植物、水生物和
鱼类衰亡甚至绝迹的水质恶化污染现象。富营养化具有缓慢、难以逆
转的特点,因此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水污染
问题之一。
我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所带来的最大负效应就是环境
污染日益严重,大江、大河及湖库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据2003年我
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我国七大水系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Ⅰ~
Ⅲ类水质占38.1%,Ⅳ、Ⅴ类水质占32.2%,劣Ⅴ类水质占29.7%。
2001年对我国130余个湖泊调查资料显示,高营养化湖泊占调查总数
的43.5%,中营养化湖泊占调查总数的45%。以藻型富营养化为主的
湖泊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超营养化湖泊主要分布在
城市和城郊附近。
1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
1.1自然因素
数千年前或者更远年代,自然界的许多湖泊处于贫营养状态。然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湖泊一方面从天然降水中吸收氮、
’.
;
磷等营养物质;一方面因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使大量的营养元素
进入湖内,湖泊水体的肥力增加,大量的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生
长繁殖,为草食性的甲壳纲动物、昆虫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当
这些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机体沉积在湖底,积累形成底泥沉积物。残
存的动植物残体不断分解,由此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又被新的生物体所
吸收。
因此,富营养化是天然水体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在没有人为因
素影响的水体中,富营养化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即使生态系统不够
完善,仍需至少几百年才能出现。一旦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要恢复
往往是极其困难的。
1.2人为因素
1.2.1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主要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中钢铁、化工、制
药造纸、印染等行业的废水中氮和磷的含量都相当高。近年来,工业
排放的废水逐年递增。据报道,2003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达212.4
亿吨。但由于技术与资金的原因,大部分工业废水只经简单处理甚至
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等水体中,许多废水中所含的氮、磷等
物质也就不断地在水体中累积了下来。
1.2.2生活污水
排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2001年全国
生活污水排放达247.6亿吨,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污水中含有
大量富含氮、磷的有机物。其中的磷主要来自洗涤剂。
’.
;
据《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统计,2003年全国工业和城镇
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60.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2.4亿吨,
比上年增加2.5%;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47.6亿吨,比上年增加6.
6%。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333.6万吨,比上年减少2.
4%。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511.9万吨,比上年减少12.3%;城
镇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821.7万吨,比上年增加5.0%。可见,生
活污水已逐渐取代工业废水而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最大污染源。
1.2.3化肥、农药的使用
现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人类在享受它们带来农业
丰收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环境。农药、化肥在土壤中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