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激素调控冬小麦抗寒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外源激素调控冬小麦抗寒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北方地区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大,但该作物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低温逆境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甚至歉收。因此,研究冬小麦抗寒性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外源激素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在植物的各种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源激素可以调节植物的抗寒性,提高植物对低温逆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本研究将探究外源激素对冬小麦抗寒性的调控作用,并为进一步理解冬小麦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研究计划通过外源激素处理的方式研究其对冬小麦抗寒性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源激素处理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2)外源激素处理对冬小麦低温逆境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
(3)外源激素对冬小麦抗寒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2. 研究方法
(1)实验材料
本研究选取适宜生长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以小麦种子为试验对象。
(2)实验设计
根据需要,将小麦种子进行发芽处理,将发芽后的小麦幼苗移植到盆栽中。在生长期适当时期,通过温度调控使小麦幼苗受到低温逆境的刺激。在低温逆境前,采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进行处理。分别在处理后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和取样分析。
(3)实验分析
对实验取样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如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以及对抗寒基因的表达调节情况进行分析。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预计获得如下成果:
(1)明确外源激素调控冬小麦抗寒性的机制和途径。
(2)探明抗寒基因的表达调节情况,进一步解析冬小麦的抗寒性的分子机制。
(3)为提高冬小麦的抗寒性,进一步优化冬小麦种植模式,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四、参考文献
1. 林忠辉, 李玉霞, 吴碧琴等. 外源水杨酸对小麦抗寒性的调节作用[J]. 广西植物, 2019, 39(8):1113-1120.
2. 田冬梅, 焦玉利, 费繁林. 外源ABA和GA_3对冬小麦抗寒性的调控作用[J]. 江汉农业学院学报, 2014, 33(4):30-33.
3. 薛宝松, 许金星, 张少华. 植物外源激素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4):4-7.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