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照组的必要.ppt

发布:2018-08-03约5.74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掙脫迷惑:歷史上的生物實驗 (1668年) 雷迪 Francesco Redi (1626 –1697) /images/B21503 Esperienze intorno alla generazione degl Insetti (p. 187) where Francesco Redi published a description of the experiment in 1668. * Redi 描述他的實驗:我在四個廣口瓶內各放進一隻蛇、一些河魚、四隻Aron 河的小河鰻、以及一塊牛肉。我小心的瓶口用紙和線封綁緊密。我還另外找來四個廣口瓶也各放入相同的東西,但是讓它們瓶口打開著。不久之後,開著口的瓶子內的魚肉就長了很多蛆,三個星期後我就看到很多的蒼蠅飛繞在瓶子。但是在瓶口密封的瓶子內,我看不到一隻蛆。 Levine, Russell and Evers, Chris. The Slow Death of Spontaneous Generation (1668-1859). /AB/BC/Spontaneous_Generation.html 因此,你學到了什麼?改變什麼? * 其實,這麼簡單的事也需要兩百年的思索才達到極緻。 * 1668 Francesco Redi 證明只要隔絕蒼蠅、腐肉就不會生蛆。 1745 John Needham 以玻璃瓶裝雞湯,煮沸,再冷卻之後,微生物仍然產生。懷疑微生物可能自然產生。 1768 Lazzaro Spallanzani 重做Needham的實驗。在抽掉空氣後,微生物就不會生成。 1859 Louis Pasteur 以鵝頸瓶證明微生物也不會自然生成。 1877 John Tyndall 以接續加熱法殺死耐熱性(產孢)的細菌。 * 鵝頸瓶:1859年 傾斜 And I wait, I watch, I question it!-begging it to recommence for me the beautiful spectacle of the first creation. But it is dumb, dumb since these experiments were begun several years ago; it is dumb because I have kept it from the only thing the human mind does not know how to produce: from the germs which float in the air, from Life, for life is a germ and a germ is life. 我等待,我凝視,我質問它!乞求它為我重現美麗的創造奇觀。但是它毫無聲息,自從幾年前實驗開始時就無言無聲。它是不會有聲息的,因為我隔離了唯一人不知道如何產生的東西:隔離了漂浮在空氣中的微生物,隔離了生命。因為生命是微生物,微生物是生命。 你有這麼自信嗎? Pasteurs own drawings of the swan-necked flasks L. Pasteur at scientific evening of the Sorbonne University in Paris * * 鵝頸瓶之美是出自於其一氣呵成的實驗安排,透過空間設計,將實驗組與對照組融合成一體。 在同一個實驗安排之下,就可以創造出嚴謹而巧妙的對比。它提供新的方法(完美的對照組) 來檢視可能被欺騙的理性。手法簡單、而且直接了當。 鵝頸瓶:最完美的對照組 Jonathan M. Metzl Joel D. Howell (2004) Making history: Lessons from the great moments series of pharmaceutical advertisements. Academic Medicine 79, (11): 1027-1032. 我們學到了什麼? 腐肉不會自己生蛆。 生命不會自然發生,自生論是錯的。 這樣而已嗎? * 不是! 應該注意對照組! 應該設計對照組! 科學家的立場及能耐 * 所用的材料是否已知,可知,可信的。 研究過程所用的方法至少是可知 (不一定已知), 技術可信, 而且是適當的 (包括選擇了合適的控制組)。 所呈現的原始資料要明顯確有其事, 忠實的呈現事實。 若是比較兩種標的物時可以直接(數量或圖片) 或是間接 (統計法則) 明顯的看出差異。 由片段原始資料或是結果所組合而得到的結論應該是合理的, 合於典範學派內的解釋, 若有新的解釋方式也是可以理解, 而且前後一致, 不矛盾。 結論可以有更廣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