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
[导读] 我国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冠心病,其中脑出血发生比例较高 ??????? 我国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冠心病,其中脑出血发生比例较高;脑出血系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引起大块性出血所言,约80%发生于大脑半球,以底节区为主,其余20%发生于脑干和小脑。 小脑出血(cerebarl hemorrhage CH)被描述有100年历史。CH占全脑发病10%,位于颅后窝延髓上方、脑干的背侧、大脑半球枕叶的腹侧,被小脑幕所覆盖。分为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两大部。因解剖位置决定CH引起局部直接压迫脑干,继发脑脊液梗阻,最终脑积水,颅压增高脑疝。故本病病死率极高。??????? 【病因】??????? 急性脑血管疾病又名脑卒中、中风,是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好发于中老年人,常见病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外伤:小脑外伤较大脑外伤少见,单纯小脑外伤多为小脑穿通伤。小脑外伤症状多因昏迷而掩盖。另还有脑血管病,脑瘤,变性病变,感染,中毒,血液病等具备上述改变的患者,一旦在情绪激动、劳动或活动以及体力过度,暴冷等诱因下,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出现血压急剧升高超过其血管壁所能承受的压力时,血管就会破裂出血,形成脑内大小不同的出血灶。寒冷季节多发。??????? 【临床表现】??????? 全脑症状: ??????? 1、意识障碍: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严重者多在半小时内进入昏迷状态。??????? 2、头痛与呕吐:头痛以病灶侧为重,呕吐多见,多为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3、去大脑强直和抽搐??????? 4、呼吸与血压:呼吸深而慢,病情恶化时转为快而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双吸气等。血压高低不稳和逐渐下降是循环中枢功能衰竭征象。??????? 5、体温:出血后即刻出现高热,乃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出血损害征象。??????? 6、共济失调:躯体摇晃不稳,常向病侧倾倒。步行时醉汉步态。??????? 7、辨距不良:出现指鼻试验、轮替试验不准。??????? 8、言语及书写障碍:言语含糊不清,吟诗样或爆发性言语。书写时字迹不整,呈锯齿状,字越写越大,行距不等。??????? 9、震颤: 意向性震颤:运动时出现,静止时消失。??????? 眼球震颤:表现为水平性、垂直性及旋转性眼球震颤,以水平眼球震颤为多见。??????? 姿势性震颤:患者取坐、立、行走姿势时出现姿势性震颤,并贯串于整个动作过程,静止后消失。??????? 局限性神经症状:??????? 临床表现有一定局限性神经症状,发生在一侧大脑半球者,有对侧三瘫,即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症状,或同时有失语。发生在脑干、小脑者则有同侧脑神经麻痹、对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严重病例甚至发生脑疝或死亡。 ??????? 【检查】??????? 脑脊液检查;头颅CT检查;脑血管造影。??????? 【治疗】??????? 急性期:??????? 1、内科治疗:??????? 一般治疗①安静卧床,床头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折背,防止肺炎、褥疮。②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③头部降温,用冰帽或冰水以降低脑部温度,降低颅内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及颅内高压。??????? 调整血压:血压维持在20.0~21.3/12.0~13.3kpa左右为宜。??????? 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且有脑水肿,其中约有2/3发生颅内压增高,积极降低颅内压,阻断上述病理过程极为重要。①脱水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于30分钟内静滴完毕,依照病情每6-8小时1次,7-15天为一疗程。②利尿剂:速尿40~60mg溶于50%葡萄糖液20~40ml静注。??????? 注意热量补充和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防治并发症 ??????? 2、手术治疗??????? 恢复期:??????? 治疗的主要目的为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 1、防止血压过高和情绪激动,避免再次出血。生活要规律,饮食要适度,大便不宜干结。??????? 2、功能锻炼:轻度脑出血或重症者病情好转后,应及时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和按摩,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活动量应由小到大,由卧床活动,逐步坐起、站立及扶持行走。对语言障碍,要练习发音及讲话。当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可进行生活功能及职业功能的练习,以逐步恢复生活能力及劳动能力。??????? 3、药物治疗:可选用促进神经代谢药物,如脑复康、胞二磷胆碱、脑活素、r-氨酪酸、辅酶Q10、维生素B类、维生素E及扩张血管药物等,也可选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