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需要内部控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企业为什么需要内部控制? 场景一:世通公司造假案件和安然、安达信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美国政府认为这是公司上下串通、内外勾结的严重结果,所以法案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及外部审计同时做出了严格的要求。——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 场景二:济南轻骑:摩托车制造业的龙头企业;鼎盛时期曾经拥有香港、内地三家上市公司 ;目前留下了不足5亿的总资产,负债却高达60多亿元;拖欠职工工资和生活费28个月,拖欠社会保险5年多。张家岭作为其董事长曾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呼风唤雨、力挽狂澜的业界领军人物;曾被评为全国劳模,荣获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6月,当张家岭却是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及厅级干部5人,轻骑集团高层管理人员20人,一般人员19人,涉案金额高达10.9亿元。其中:信用证诈骗:骗开信用证294笔,给银行造成损失7.9亿多元;偷逃税:采取伪造账簿、记账凭证等手段,偷逃税1024万余元;贪污罪:集团旗下公司虚开工资,其中378万余元占为己有;挪用公款罪:将新大洲公司的650万元供他人私人使用,至今未追回;受贿:收受单位及个人贿赂共50.5万余元;私分国有资产。——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 场景三:为什么国外的企业家天天打高尔夫球,而我国的企业家天天在批差旅费报销单据?尤其是小企业家经常如履薄冰,辛苦操劳?——提高经营的效率 ■ 内部控制相关规定发展历程 (1)2001年,财政部,陆续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包括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担保、对外投资等六个具体控制规范。 (2)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3)2004年,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4)2006年,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 (5)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6)2008年6月28日,五部委(没有国资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7)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 内部控制体系的重大创新 (一) 基本规范的创新 1.科学界定定义 2.重新定位目标体系 3.谨慎选择原则 4.发展内控要素 5.优化内部环境的内容 6.引入风险承受度 7.控制活动定义为控制措施 8.反舞弊机制调整为信息与沟通 9.监控改为内部监督 10.建立实施机制 (二) 配套指引的创新 1.主体创新 2.制系创新 3.制度创新 ■ 企业和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内控体系中的主要任务 (一)企业在实施内控体系中的主要任务 1.建立并实施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 2.编制和披露本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评价指引》 3.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基本规范》、《审计指引》 (二)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内控体系中的主要任务 一、框架结构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6月28日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七章五十条,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1)要求上市公司于2009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2)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3)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的解释 1.内涵 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内部控制还应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关键词:全面、全员、全过程 2.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