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语习得视角下的构式习得.doc

发布:2018-05-22约6.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语习得视角下的构式习得-汉语言文学 二语习得视角下的构式习得 摘 要:构式是语言习得的基本单位,语言习应从具体构式开始。本文从二语习得角度入手,通过“构式习得、频率、语言输入”三者来考察一语和二语构式习得的关系。发现一语构式与二语构式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一语构式习得对二语构式习得有影响,具体表现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关键词 :二语习得 构式习得 形符频率 类符频率 一、引言 构式语法理论是一批学者于20世纪80~90年代,基于认知语言学,对TG语法进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语法理论体系。该体系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知和接受,并不断拓展,形成一股强劲的趋势,从而出现了近十几年来认知语言学家将对语法理论的研究逐步归结到“构式语法”上的现象(Croft Cruse,2004:225)。关于构式与二语习得关系的研究,国外学者大多数聚焦于某目标语言的构式是否会在某一特定年龄习得这一问题上(Fernandes etal.,2006)。国内学者大多聚焦于理论方面,真正采用实证研究,价值较高的只有董燕萍、梁君英的研究(2004:47)。他们认为语言初学者在理解句子意义时更注重动词意义,高水平学习者则更注重构式意义;张磊、张瑞虹(2007)认为构式语法和二语习得研究结合的突破口可能是习语、谚语。本文从二语习得角度入手,通过“构式习得、频率、语言输入”三者来考察一语和二语的构式习得的关系。 二、构式习得 构式语法认为,语音、语义和语法结构之间的对应存在于语言知识这一复杂的心智化网络之中,包含了音形义概念等信息的构式则成为对语言进行结构性描写的最自然不过的基本单位(Goldberg,1995:6)。构式是语言习得的基本单位,意味着语言习得是从具体构式开始的。儿童习得语言都是一个一个语言项(即一个一个构式)逐渐习得的(曾欣悦、刘正光,2009:115)。儿童语言的流利性来源于单个构式的出现频率,创造性来源于儿童对构式的单位变化频率(郑开春、刘正光,2010:14)。儿童语言的习得和成人语言的习得不仅与频率有关,而且与语言输入类型有关。 (一)构式习得与频率 基于用法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使用对语言认知表征具有重要影响(Bybee,2006),许多实证研究都将语言的使用频率与各种结构性现象结合起来。为说明这一点,首先必须区分形符频率(token frequency)和类符频率(type frequency)。 1.形符频率 形符频率指某个语言单位在连续文本里出现的次数。形符频率有三种效应:保护效应(conserving effect)、自治效应(autonymy)和省音效应(reducing effect)。语言之所以能够不被其他类型形式改变,原因正是高频语言形式的表征强度的保护效应。自治效应指的是当语言是通过不断重复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学习组成语言的单位而习得时,语言的顺序便自动生成。如:儿童在没意识到“gonna”是由“going”+“to”组成之前就说“gonna”。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这些语言知识的习得是自发的。省音效应指在说一些常重复的词时常常会简化发音,如问候语(How are youhi)和头衔称谓,这也适用于一些经常使用的语法单位,如助动词、情态动词、否定副词、代词等。同时,形符频率有助于非规则形式和习语的巩固或保持(李小华、王立非,2010:109)。另外,比起低形符频率构式,高形符频率构式更容易记忆、更容易识别、更容易产出(Ellis, 2002)。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的研究表明,音系、形态或句法的模式的能产性主要源于类符频率,而不是形符频率。 2.类符频率 类符频率的计算方式则完全不同,因类符频率指的是适用于某一模式或构式的不同词汇项目的个数。它是决定一个构式能产性高低的重要因素(MacWhinney,1978),主要因为:1)构式某位置上听到的词汇项目越多,构式与某一具体词汇项目联结的可能性就越小,因在此位置出现的词汇项目形成普遍范畴的可能性就越大;2)该范畴涵盖的词汇项目越多,其标准特征就越概括,就越有可能延伸至新的词汇项目;3)高频类符说明某构式使用频繁,因此加强该构式的表征图式,使得新词汇项目在该构式中的使用更容易。 因此,范例及频率决定着二语构式的习得(Ellis, 2002;Goldberg Casenhiser,2008),一般而言,语言输入频率越高,则越容易习得。 (二)构式习得与偏态输入 除频率外,语言输入形式也影响构式习得。对儿童语言学习者来说,简化输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习得语言,即优选高频词和具有妈妈话语特色的词。Gass(1997)认为大多数成人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入比儿童语言学习者更多变,其原因主要是语言迁移。 语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