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6.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预应力钢筋 有粘结预应力钢筋 先浇捣混凝土构件,并在预应力钢筋设计位置上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一般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5%)后,将预应力钢筋穿入孔道,利用构件本身作为承力台座张拉钢筋,随着钢筋的张拉,构件混凝土同时受到压缩,张拉完毕后用锚具将预应力钢筋锚固在构件上。 第二节 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后张法施工工艺: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锚具的可靠性 ★高强钢丝的可靠度 ★一定要有非预应力筋 另外,也有采用自张拉法来施加预应力的,称为自应力混凝土。就是采用膨胀水泥浇制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构件自身膨胀伸长,与其粘结在一起的钢筋阻止混凝土膨胀,就使混凝土受到预压应力。 自应力混凝土主要用来制造压力钢管。 第二节 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1)强度高; 预应力钢筋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 2)具有一定的塑性;为避免构件发生脆性破坏,预应力筋在拉断前具有一定的伸长率。 3)良好的加工性能;以满足对钢筋焊接、镦粗的加工要求。 4)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通常采用‘刻痕’或‘压波’方法来提高与混凝土粘结强度。 钢 材 我国目前常用的预应力钢材主要有: 钢绞线 钢丝 热处理钢筋 冷轧带肋钢筋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与张拉锚具 1、钢绞线 钢绞线是用直径5~6mm的高强钢丝捻制而成的一种高强预应力筋,其中以7股钢绞线应用最多。7股钢绞线的公称直径为9.5~15.2 mm,强度可高达1860MPa。 无粘结预应力束 2、钢丝 分为冷拉钢丝和消除应力钢丝两种。 外形分为光圆钢丝、螺旋肋钢丝、刻痕钢丝三种。 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可达1770N/mm2。 钢丝公称直径为3~9mm。 为增加与混凝土粘结强度,钢丝表面可采用‘刻痕’或‘压波’,也可制成螺旋肋。 刻痕钢丝 螺旋肋钢丝 3、热处理钢筋 用热轧螺纹钢筋经过淬火和回火的调质热处理后制成的高强度钢筋,按其螺纹外形分为有纵肋和无纵肋两种。直径为6~10mm,抗拉强度为1470 N/mm2 。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与张拉锚具 混凝土 1)强度高。预应力混凝土要求采用高强混凝土,可以施加较大的预压应力,有利于减小构件截面尺寸,以适用大跨度的要求; 2)收缩、徐变小,有利于减少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快硬、早强。可较早施加预应力,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台座、模具、夹具的周转率 一般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当采用高强钢丝时不低于C40。 夹具和锚具 夹具:当预应力构件制成后能够取下重复使用的称为夹具; 锚具:留在构件上不再取下的称锚具。 二者均是依靠摩阻、握裹和承压锚固来夹住或锚住钢筋。 在先张法中,张拉钢筋时要用张拉夹具夹持钢筋,张拉完毕后,要用锚具将钢筋临时锚固在台座上。 后张法也要用锚具来张拉与锚固钢筋。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与张拉锚具 对锚具的要求: (1)安全可靠,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应使预应力钢筋在锚具内尽可能的不产生滑移; (3)构造简单,便于机械加工制作; (4)使用方便,省材料,价格低。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与张拉锚具 螺丝端杆锚具 常用锚具类型: 优点:操作简单,预应力钢筋基本不发生滑动; 缺点:对预应力钢筋长度的精度要求高,不能太长或太短。 螺丝端杆锚具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与张拉锚具 锥形锚具 优点:锚固多根平行钢丝束或钢绞线束; 缺点:滑移大,不易保证每根应力均匀。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与张拉锚具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与张拉锚具 镦头锚具 (a) 张拉端 (b) 分散式固定端 (c) 集中式固定端 预应力靠镦头的承压力传到锚环,在依靠罗纹上的承压力传到螺帽,再经过垫板传到混凝土构件上。 优点:锚固性能可靠,锚固力大,张拉操作方便; 缺点:对钢筋钢丝束的长度精度要求高。 夹具式锚具 预应力靠摩擦力将预拉力传给夹片,夹片依靠其斜面上的承压力传锚环,再由锚环依靠承压力传给构件。 梳子板夹具 一、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scon 预应力钢筋在进行张拉时,所控制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其值为张拉设备(千斤顶油压表)所指示的总张拉力除以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而得到的应力值,以scon表示。 ◆ 它是预应力筋在构件受荷以前所经受的最大应力。 ◆ 张拉控制应力scon取值越高,预应力筋对混凝土的预压作用越大,抵消部分预应力损失,可以使预应力筋充分发挥作用。 ◆ 但scon取值过高,可能会在张拉时引起破断事故,产生过大应力松弛。因此,《规范》规定了张拉控制应力限值[scon]。 第四节 预应力钢筋控制应力及预应力损失 张拉控制应力的大小与施加预应力的
显示全部